11月8日至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4学术年会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教育强国与素质教育:数智时代的新挑战”,全国高等教育领域700余位校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大通识各部门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本次年会中,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通识教学部教研室主任黄延果受邀在分论坛“数智时代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国际经验”中发表题为“数智时代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为例”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
抓住时代课题 :“何为”“为何”“可为”
11月9日上午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线上发表了致辞。他强调新时代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数智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以更优的学术研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以更广的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期待与会人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踊跃交流、充分研讨,共同开启大学素质教育研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闫炳辰在致辞中指出,“未来的教育”与“教育的未来”都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他强调跨学科融合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梳理分析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强调要把当前高等教育“何为”“为何”“可为”作为时代课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在致辞中提到,数字时代浪潮下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并强调了汇聚全国专家学者的重要性,以赋能高校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阎艳致辞中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历史传统,并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她指出,跨界融合是推动产业链重塑的关键,并呼吁重新审视数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强调了管理模式优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的必要性。
迎接时代挑战: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书记校长大会报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前景、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的报告,洛阳理工学院校长丁梧秀作了题为“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报告,欧林工学院原校长理查德·米勒在线上作了题为“从根本入手:重塑21世纪的工程教育”的报告,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作了题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蔚蔚作了题为“数智时代面向‘新工科’的同时课程教学改革”的报告,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平平作了题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的报告。
积极展示交流:分享移通学院国际化探索
11月9日下午五个专题研讨会并行进行,主要围绕“数智时代的中国素质教育理论”“智能革命与人才素质结构”“数智时代的通识课程教学创新”“数智时代的素质教育与高校治理创新和数智时代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国际经验”等议题,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数智时代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国际经验”的分论坛中,通识教学部黄延果老师以《数智时代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为例》为题,分享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如何回应数智时代人才需求,积极吸纳全球大学优秀办学经验和模式,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培养模式,培养数智时代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黄老师分享了我校通识教育在师资、平台、格局与国际接轨探索国际化实施路径。第一,推进教育教学师资的国际化,积极引进海外优秀教师,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名誉院长,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育人水平。第二,加强教学国际化,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实现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第叁,注重在地国际化教学,通过国际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双师授课,打破时空界限、学科壁垒、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导师活动、社团活动、书院活动等趣味赛事活动、国际化实践项目,营造多元外语学习生态。
黄老师的分享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也为将来与其他高校、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10日上午开展专家学者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所所长姜朝晖作“数智时代的素质教育:理论重构与实践进路”报告;研究分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作“汉语‘通识’教育概念与通识的四重视野”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晨、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创始人之一瓦列里·莫纳霍夫等做了精彩的专家对话专题报告。
本次素质教育分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为我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将继续秉承“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期待与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兄弟院校有更多交流探讨。
图/文:孟凡升、黄晓艳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成功举办2024品牌推广月宣传技能培训之新闻稿专题培训
下一条:【通识教育】 货币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读书会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