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们的教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和教科研选题水平,2024年12月6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艺术传媒学院特邀学者袁海燕博士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从学术论文到科研项目:科研选题与方法设计的路径与实验》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梅主持,艺术传媒学院全体教师参与。
随着讲座的序幕缓缓拉开,张梅副院长隆重向在场教师们介绍了主讲嘉宾——袁海燕博士。
袁海燕, 电影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与媒介理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重庆市社科规划 、重庆市教改等项目;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讲座伊始,袁海燕博士首先围绕“如何选题”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讲解。她以宋楚瑜的《如何写学术论文》为起点,详细阐述了撰写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基本步骤,帮助教师们理解并掌握科学选题的关键技巧。袁海燕博士强调,选题不仅要具备创新性,还要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背景,确保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谈及使用理论的原则时,博士强调了条件原则、情感原则和价值原则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人文社科类学者在写论文时切忌生搬硬套理论,应从问题(现象)出发,以理论为辅助,使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深度。为了加深对这一论点的理解,袁博士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短视频时代重思:“ 电影是什么 ”》,并推荐了著名电影理论家德勒兹和朗西埃的著作,为教师们打开了电影研究的新视角。
此外,袁海燕博士还深入探讨了后人类理论与她个人论文的关联,分享了《“赛博格 ”景观:科幻电影中的后人类想象》等研究成果,展现了科技与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她鼓励教师们关注国内外最新前沿文献,不断拓宽研究视野。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袁海燕博士详细阐述了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与教科研项目的选题差异,并提出了“三个关注 ”和“两个结合”的选题策略,为教师们申报国家社科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她强调,教科研项目申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们提前准备 、明确方向 、制定计划。
讲座结束后,袁海燕博士与在座的教师们进行了亲切且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教师们纷纷抓住机会,就各自关心的学术话题向袁博士提问。
针对有教师提出的对于“短视频时代重思”课题的深入探讨需求,袁海燕博士给予了积极回应。她指出,当前短视频已全面进入全民创作的新阶段,这一变革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影的本质与意义所在,鼓励大家在短视频浪潮中保持批判性思维,深化对电影艺术的理解。
另外,对于另一位教师对于教科研项目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创新点挖掘以及书写逻辑闭环构建的疑问,袁海燕博士同样给予了详尽而深入的解答。她强调,构建一个逻辑严密的教科研项目框架,需要明确研究目标,细化研究内容,突出创新点,并在撰写过程中注重逻辑连贯性,确保各部分内容相互支撑,形成闭环。
最后,张梅副院长对袁海燕博士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热情地将袁博士带来的王志敏老师的出版书籍分发给在座的各位教师,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讲座得到了艺术传媒学院全体教师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不仅为艺术传媒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更为他们指明了教科研选题的正确路径与方法设计的科学思路。教师们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李雯
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供稿
上一条:【数字媒体产业学院】数媒大讲坛职场培训系列之——直面职场,绽放光彩
下一条:【学院动态】外国语学院一行赴四川外国语大学调研痴搁智慧语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