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迎来了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研究院特别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吴超明副教授和蒲江县博物馆馆长陈龙,为师生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两场讲座分别以《怪力乱神——皮影戏的娱民与教化》和《巴蜀船棺葬与古代成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蒲江为例》为主题,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还激发了大家对于古代巴蜀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周杨老师和罗晓霞老师也出席了此次讲座,与同学们一同聆听,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场讲座由吴超明副教授主讲,他以皮影戏为切入点,带领师生们走进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世界。讲座伊始,吴副教授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娓娓道来。他详细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其在不同地域的演变,让听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皮影戏的辉煌历程。随后,吴副教授又深入剖析了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从选材、雕刻、上色到表演技巧,每一步都充满了匠人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
在皮影戏形象讲解环节,吴副教授聚焦了神仙、妖怪、鬼这叁种类型,通过丰富的文物照片和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形象在皮影戏中的独特魅力。他分析了神仙的超逸、妖怪的奇异、鬼的幽秘等特征,并指出这些形象在皮影戏中不仅起到了娱民的作用,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劝诫和文化内涵。通过吴副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对皮影戏的艺术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讲座的高潮部分,吴副教授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物照片,深入解读了皮影戏中作恶入十八层地狱的情节。他以实例剖析了皮影戏对大众的教化意义,指出皮影戏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蕴含道德劝诫与文化传承的古老载体。这一环节让同学们仿佛置身其中,情绪随着情节起伏,深刻领悟到皮影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参与讨论,与吴副教授就皮影戏的当代意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课后,许多同学还主动添加了吴副教授的联系方式,希望能够深入探究皮影戏的魅力。
第二场讲座则是由吴超明副教授与陈龙馆长共同讲授,他们以巴蜀船棺葬为切入点,为师生们揭示了古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讲座从蒲江县船棺葬入手,陈龙馆长首先介绍了巴蜀地区船棺葬的发掘情况和历史背景。他详细讲解了船棺葬的形制、葬制以及随葬品等方面的特点,让同学们对这一古老葬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随后,吴超明副教授则结合巴蜀图语,进一步探讨了古代成都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在讲座中,吴教授特别提到了“成都”一称最早的起源,以及巴蜀图语的具体意思。他指出,这些历史遗迹和符号不仅见证了古代成都的繁荣与辉煌,更反映了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吴副教授和陈馆长也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两场讲座,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师生们不仅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认识到了地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皮影戏和巴蜀船棺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也将继续致力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周杨、罗晓霞
文稿:周杨、罗晓霞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上一条:【教育信息化】团队建设触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获2024年川渝职工软件创新应用技能竞赛总决赛优秀奖
下一条: 【数字媒体产业学院】 数媒大讲坛“‘媒’力全开,让你的信息更有‘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