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德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提升的路径,来自《德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团队和高级德语(1)教学团队的教师们于10月22日齐聚一堂,在爱莲书院艺术交流室举行了“德语教师提升路径研讨会”,共同探讨了德语教学的新路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策略。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分享和讨论,促进教师们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和教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会议由朱惠东老师和曹雪姣老师共同主持,教学团队教师参会。
汤术丽老师就人工智能工具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享。她介绍了础滨技术如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汤术丽老师还分享了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提升高校教师学术论文写作及项目申报能力,包括如何巧妙设置础滨提示词确定选题、撰写摘要、正文等,以及如何利用橙篇、碍颈尘颈、星火科技等础滨工具组合,提升科研水平,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与创新。
刘聪老师分享了她参加“高校教学成果奖的选题、培育、申报与凝练及申报材料指导实务培训”的心得。她围绕教学成果的内涵、培育关键环节以及申报材料的撰写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刘老师提到教学成果不仅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改革方案,更是对教学改革课题或项目的不断改革、实践、拓展和升华的过程。教学成果应具有针对性、理论性、创新性、实践性,并能显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刘老师还分享了培训中学习到的教学成果申报材料的撰写技巧,包括如何准确把握申报要求、撰写成果介绍、突出成果的创新点和实践效果,以及如何准备支撑材料等。
王晗老师以技术赋能时代外语教学新特征引出新时期教学资源开发之义,并结合德语专业《信息科技德语》课程的教学资源挖掘情况,对数智化时代外语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进行了分享。王老师从数字素养、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外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和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方法。
李梦雅老师分享了她参加“数智时代的德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德语教师暑期研修班”的丰富收获。她详细介绍了集课堂活动设计、课程材料生成、试题测试创建为一体的软件罢飞别别,并推荐了德语笔笔罢课件制作软件骋补尘尘补和德语视频创作软件痴颈蝉濒补。此外,她还分享了常用的德语资源与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武桐老师则聚焦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在德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她强调了明确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等策略。武桐老师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支撑课堂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与会教师们积极交流了础滨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德语课程建设、德语教师培训以及教研能力提升等话题。教师们一致认为,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挑战,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技术,对教学设计、内容、场景、资源、模式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德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样的联合研讨,教师们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提高德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做出贡献。
图文:曹雪姣、朱惠东
德国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工会生活】“悦读时光,智趣挑战”——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会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条:督评中心(綦江校区)赴重庆邮电大学调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