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思政为先。为贯彻落实《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2024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计划(移通〔2024〕52号)》文件精神,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10月23日下午16点3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与新商科教学部领导力提升课程教研室于南湖书院举行了一场交流融合会,共同探讨如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此次会议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李阳老师和领导力提升课程教研室主任王力东老师主持,两教研室教师代表参加。
会议伊始,《组织行为学》课程负责人谭东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的现状和特色,介绍到教学团队目前在努力从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中去挖掘出学生兴趣点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素材进行融合,初步搭建了思政案例库。随后,谭老师表示如何就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素材的选择与找准好与课程知识点的融合是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希望通过此次融合交流会,借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相关经验,更好地将信息产业和公司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李阳老师表示无论是思政课、综合素养课还是专业课,都能找到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同时思政案例库不仅是丰富课程内容的创新手段,更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增强历史文化认知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方式。李老师主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思政课为例,指出课程思政应以“重要知识点+学生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打破传统思维,结合历史案例和时事案例进行有机融合。另外,李老师就思政案例的格式标准性、信息的准确性、思政案例收集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李明月老师还结合其参加重庆市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相关经验,其主要以“民主村社区”这一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并贯彻始终,生动地展示了“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向在场教师分享了如何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融入思政元素的相关经验。李老师从学生的接受度、评委的认可度、思政内容的渗透效果等方面展开,李老师的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积极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议气氛热烈,讨论交流充分。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更需要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领导力提升课程教研室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深度探讨,共同努力让教育教学有温度、有亲和力、有感染力,促进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创新与探索。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车之两轮,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既要重视思政课这一“显性课程”,也要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最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图文:李传蓉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保持‘绿’动·为美好充‘植’”——戏影青协校园环保美化行动
下一条:【工会生活】工会第1小组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开展茶话座谈活动,深入学习张波校友与董事长互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