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马院之声】分享培训心得 传达教学智慧——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菁英讲堂”第六讲

2024-10-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2024年9月25日下午叁点在7208教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为主题,特邀团队的曾林老师作为主讲人,分享了其暑假期间参加的相关主题培训的心得与收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负责人靳银霞老师主持,团队全体成员参加。

会上,曾林老师结合精心准备的笔笔罢,详细介绍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修”的丰富内容。

曾林老师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曾林老师首先介绍了研修的背景与目的,强调了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必要性。随后,他回顾了研修的日程安排与亮点,包括清华大学马昱春教授和冯务中教授的专题讲座,以及贵阳市花溪区红色文化陈列馆、戴安澜将军衣冠冢和青岩古镇的实地考察活动。在讲座部分,曾林老师重点介绍了马昱春教授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法,包括结合社会热点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等创新模式,以及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创新思路;介绍了冯务中教授的专题讨论,分享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前沿实践和成功经验。实地考察部分,曾林老师分享了贵阳市花溪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曾老师提到:“戴安澜将军衣冠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刻展现了抗日名将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青岩古镇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多样民族文化,则为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提供了生动素材,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曾林老师强调了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风范,以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同时,他建议团队在未来实践教学的方向与规划方面,要继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次培训分享会不仅为教学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和热情。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努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图文:曾林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