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深化教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于10月16日下午四点在7208教室组织了第四期“史海拾贝”阅读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由靳银霞老师分享着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着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团队全体成员参加,共同探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分享会上,靳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这本书进行了介绍。她提到:《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深刻的思想分析、生动的语言表达系统阐述了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书中不仅描绘了外患内忧交织下的社会图景,更深刻揭示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社会动力。
接着,靳老师分章节向老师们介绍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并概述了书籍的核心观点,强调“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在描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独特价值,即旧制度的瓦解与新元素的萌生并存,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后,她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生动展现了这些重大事件如何推动了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普通民众在这一过程中的生活状态与心理变迁。
随后,靳老师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整体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思考、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研读感悟,号召老师们把这些珍贵的思考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们。
活动最后,靳老师与老师们就如何将书中的见解运用于日常教学进行了探讨,她总结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为一部深刻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着作,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分析为教学中阐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更是对教学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研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团队老师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了教学思路,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靳银霞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马院之声】非遗剪纸话重阳,法治新风讲文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下一条:【马院之声】梅耶·马斯克:叁次转折,永不停歇的追梦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大咖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