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承载着责任与成长的双重使命。它不仅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工作,更是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桥梁。为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加强团队成员间教学经验交流,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个体和教学团队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10月23日下午3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在7208教室举行了“精彩一课”教学展示活动的第叁期。本期活动由杨佳欣老师主讲,教学团队全体老师参加。
杨佳欣老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梦为何落空?”这一主题展开授课。她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何未能成功推动变法?”作为切入点,通过设问式导入,激发学生对维新变法背景及失败原因展开深入思考。
在授课中,杨老师梳理具体历史材料,详细阐述了清末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与起因,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剖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历史局限性。她还从“百日维新”的政策实施、主要人物以及变法措施等多个角度细致讲解了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并通过“维新派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清政府内部未能形成支持变法的力量?”等问题组织讨论,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历史分析能力。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不仅领会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理想社会构想,还加深了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全面认识。
授课最后,杨老师指出,维新变法虽旨在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然而其未能彻底摆脱封建体制的束缚,改革的范围与深度均受限,从而导致最终失败。
针对杨老师的授课,各观摩教师展开讨论,充分肯定了杨老师在教学设计、互动环节设置以及知识点讲解方面的出色表现,同时也从教学思路创新、教学重点深入分析以及教学基本环节强化等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期“精彩一课” 教学展示活动,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为教学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们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共同进步。
图文:杨佳欣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马院之声】深耕教研沃土 共绘育人蓝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技能提升计划第二期
下一条:【工会生活】钓鱼古城映古韵,计科群英展新思——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工会第七小组团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