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创意写作学院叁江文学社在“六度空间·创梦空间”举办了主题为“迎向文学消逝的年代——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与写作”的文学对谈活动。重庆刀锋书酒馆主理人、青年作家江凌与创意写作学院教师、青年作家远子作为对谈嘉宾,与本校众多齐聚一堂,围绕书店经营、阅读写作以及自媒体创作等多个维度展开了一场深刻而精彩的思想交流。创意写作学院的李恬恬老师、刘锐老师、夏曦老师、杨玥老师也参与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金句频出,碰撞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思维火花。
书店故事:坚守中的酸甜苦辣
活动伊始,对谈的话题聚焦于书店这一承载浓厚文化底蕴的实体空间。江凌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开书店的初心。一切都源于他对书籍的热爱以及想为城市打造一处文化角落的美好愿景。然而,刀锋书酒馆在近十年的经营历程中,也面临着图书行业不断缩水、实体书店经营愈发艰难的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江凌老师也采取了开展线下读书活动、盲盒销售、运营自媒体等措施。
针对现场怀揣开书店或从事书店相关工作梦想的同学,江凌老师也诚恳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直言不建议大家轻易涉足书店行业,不管是去书店工作还是自主开书店。不过,他也指出,如果本身家境富裕,无需依靠书店工作维持生计,同时又对阅读和文学怀有激情的人,还是可以把在书店工作或经营书店当作一种尝试,借此打开视野,自我沉淀。此外,从收集文学素材和丰富人生经历的角度讲,任何工作经历都可以是有益的。
阅读与写作: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
随着对谈的深入,活动进入阅读与写作这一核心话题。在探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江凌老师态度鲜明地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指出阅读不仅能在人生困惑时刻给予助力,更是积累写作技巧、拓展视野、塑造文字直觉以及丰富人物写法的重要途径。尽管当下有人认为前人的作品没有太多阅读的必要,应更注重个人直接经验来找寻个人风格,但江凌老师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个人经验固然重要,可人的经历毕竟有限,阅读能够让人领略到世界的多元性,进而转化为笔下更能触动人心的作品。
谈及互联网时代下纸质书阅读的意义,江凌老师表示,虽然从书店经营角度出发,他希望纸质书能持续有市场,但客观来讲,纸质书未来很可能会逐渐边缘化,成为一种类似手工艺品的存在。不过,他也强调看书的介质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能真正投入到阅读当中,相比之下,他认为电子书阅读器是不错的电子阅读工具,而手机因易受外界干扰,不太利于专注阅读。同时,他呼吁大家要尽量营造能与外界“戒断”的阅读环境,避免被碎片化信息干扰,让阅读内容真正走进大脑。
在谈到青年作家群体的写作特点时,江凌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他指出当代青年作家的作品总体上受西方文学影响明显,更注重叙事、结构以及文本创意等方面的突破,但也存在题材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例如多围绕当代人的虚无感、中年危机、女性觉醒、东亚家庭伦理以及乡土变化等主题进行创作。此外,他还提到很多青年作者古典文学底子相对薄弱的现象,而那些古典文学功底扎实、能展现出汉字之美的作者往往更容易获得读者喜爱。
作为已出版叁本小说集的作家,江凌老师向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历程。他最初写作源于生活中的孤独感,以及想要记录内心情绪的冲动,从早期在网络上连载青春疼痛文学,到后来一步步在严肃小说写作道路上摸索前行。他直言自己曾面临现实生活压力等诸多障碍。不过,即便面对艰难,江凌老师心中始终涌动着创作冲动,如今仍然选择只为自己内心的那份热爱继续写作。
自媒体创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拥有众多粉丝量的自媒体创作者,江凌老师也分享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他指出自媒体已成为一种职业,且创作成本较低,大学生如有兴趣和一技之长,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自媒体创作。一方面,自媒体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创作很多内容后才会突然“爆火”,但大学阶段时间相对充裕,即便未成功也可作为求职简历上的亮点;另一方面,他建议想做自媒体的同学可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流量型方向,通过模仿热门账号,找准风格和选题,及时切换赛道来尝试获取流量;二是内容输出型方向,围绕自己的特长,如幽默表演、舞蹈、美食探店、读书分享等,打造有个人风格和持续内容输出能力的账号。
而针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差评甚至网络暴力,江凌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在网络发表观点时应尽量保持平和理性,针对事情本身去讨论,避免上升到人身攻击,共同营造友善的网络环境。
在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针对找不到持续写作的动力、无法摆脱自己前作的影响、没办法快速积累自媒体账号粉丝等问题向江凌老师提出了不少问题,江老师也都结合自身经验一一作出解答。
这场文学对谈活动犹如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让现场的同学在书店经营的现实考量、阅读写作的深度探索以及自媒体创作的经验借鉴等方面都收获颇丰。江凌老师真诚且深刻的分享,为在文学道路上前行的移通学子点亮了一盏明灯,也让大家对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的发展走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思考。对谈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不少同学表示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文学交流活动。
撰稿:三江文学社 郑凯文
创意写作学院叁江文学社供稿
上一条:【完满竞体】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举办首届校园“鸡”遇大作战,欢乐与竞技并重
下一条:【学院动态】数学之美:探索改变世界的科学语言——德国工程学院“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