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为进一步落实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帮助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基层,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在实践课堂中去求真知,长才干。7月13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农耕协会“向日葵”科技支农帮扶团一行12人分别去往龙市镇中心村村民蒋世贵爷爷和黎继万爷爷的家中,帮助他们在农忙季节的农活上做些实际劳动的帮扶,也让大家在亲历这些农事劳动中去洞察民生,了解社会。
蒋世贵爷爷年逾七旬,和老伴儿一起带着智力低下的女儿,一家叁口居住在村政府为他们申请国家补贴重新修建的民生工程房舍里。我们一行十多人的到来,使得年迈的蒋爷爷不知所措,通过村上工作人员的简短介绍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笑着将我们迎进屋。寒暄之后,帮扶团的志愿者们就顶着烈日拿起锄头开始为蒋世贵爷爷修理残破的院坝,清扫满是枯叶、灰尘的小道,清理堵塞不通的阴沟。烈日当天,别说劳动,仅仅是站着不动,也会汗如雨下,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逃跑,大家伙儿你拿锄头,我拿铁锹,整理屋前屋后,笨重的工具使得久未劳动的志愿者们行动起来更显吃力。汗水流出来,侵湿了衣衫,也侵润了大家伙儿的心灵: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也要有一颗继续克服困难的决心,好日子在努力之后总会来临的!
简单的寒暄告别之后,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来到同村的黎继万爷爷家,黎继万爷爷一家原本居住在云阳县,因叁峡水电工程的原因移居到此,政府为他们修建好了两层小洋房,还解决了自留地等问题,家中主要的劳动力也都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到附近的工厂上班,而家中的农事则主要依靠老人家完成,我们一边在爷爷家的玉米地里拔除杂草,一边听爷爷给我们讲述他们这一群“移民”的故事。玉米田中,阳光和泥土的味道混在一起,志愿者们辛勤的汗水滴在农民的土地上,手臂各处被玉米叶割伤,被蚊虫叮咬奇痒难耐,但大家都坚持下来,这一实践虽身体辛苦,但心中甘甜无比。
顶着盛夏的酷暑,满怀青春的激情。通过此次下乡扶农行动,志愿者们亲身切实地下地进行劳作,身体力行地感受农耕劳作的艰辛,丰硕收获的来之不易,也从两位老人的介绍中了解农民的生活,了解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撰稿:赵汪盛 摄影:张游)
(团委供稿)
上一条:【三下乡】歌声送离别 相约明年又相聚——计科系2017暑期“三下乡”之“甲壳虫服务团”第五幕
下一条:【三下乡】走街下乡调研农业讯息 科技普及助力龙市腾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