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合川办学10周年系列活动】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10年移通情教研活动

2017-11-02

还记得2011年6月15日,随着礼炮的轰鸣,艺术传媒学院成立了,也是学院唯一的艺术院系。传媒学院在移通的时间虽然不足十年,但是回首这几年,满满都是回忆和收获。11月1日中午12:30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开展了10年移通情教研室活动,大家就进校任教以来的感想进行分享,并集体学习《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定位》这本书。

1D028

会议由教研室组长龚晓雪老师主持,在分享期间,龚老师有些激动的谈了自己在移通的点滴。龚老师说:“在移通的时间虽然不足10年,但是情感的积累却远远大于10年,还记得筹办传媒学院的成立,而废寝忘食的点滴;还记得40几度的高温,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汗流浃背的加班赶资料;还记得为了扩大学院的影响,拖着50几斤的宣传资料,奔赴于各个培训点;还记得在高招会为第一个来咨询传媒学院的学生而感动落泪,还记得……。条件再艰苦,从未想过放弃,因为移通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在这里我认识了我的丈夫,共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有不断鼓励、支持和帮助我的各级领导;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学生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让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感谢各级领导好同事给予我的关怀和指导,让我不断的成长。有这么多一路同行的小伙伴,我倍感珍惜。唯有感恩感谢移通,一路相伴,风雨同舟!”

1A74A

随后张颖老师也总结到:“今年是我来校工作的第4年,从学校毕业机缘巧合来到了移通学院任教。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凭借一个胆踏上七尺讲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一度让我手足无措。感谢移通学院这些年的历练,让我多了几分沉着与成熟。虽然从教时间不算很长,但已从中受益匪浅,收货颇多。学院从不吝惜对教师的培养,常把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展示给每一位教师,努力开展国际学院之间的合作交流、名师课堂等,积极促进各教研室进行各种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彼此交流经验,相互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这几年也见证了学院的成长,从刚到校的两个专业的几个班,到现在叁个专业的几十个班,无不证明了学院的实力。感谢移通学院这几年的培养,希望学院越办越好。”

21041

李如冰老师也说:“转眼间,来移通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我从一个懵懂的‘菜鸟’变成了本专业的‘老板凳’。记得初到移通,讲课时还有点磕磕碰碰,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有一点点的小失落;也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每天一个人往返于教室,办公室与寝室,有一点点的小寂寞;觉得这里的工作比公司上班轻松一点,也有一点点的小空虚。后来我发现,这里有热心的前辈会在我不知如何填表时主动帮我;这里有可爱的学生会在教师节当天祝我节日快乐。我交到了第一个朋友;第一次参加了学校的唱歌比赛;组织了我系的第一次毕业展……日子慢慢充实了起来。我发现原来工作以后居然还可以有学生时代的热情;原来老师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轻松,但也比想象得有趣。生活变得忙碌也充实了起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归属感吧……是移通的学生,移通的同事,移通的环境让我有了归属感,感谢移通!”

13A93

已在学校工作四年多的闫老师激动的说:“回想起四年前刚步入学校的时候,满怀好奇,从陌生到熟悉,从幻稚到成熟。校园的花草,犹如不断进步的自己,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然而现在,学校已然成为我的第二个家。当一名教师是我从小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感恩移通学院圆了我的梦;感恩移通学院,为我搭建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感恩移通学院,让我拥有了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十年历练,十年腾飞,十载风雨同舟路,愿移通学院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人才。”

紧接着胡燕老师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我来到移通任教快2年了,从陌生到熟悉,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逐渐融入到移通大家庭的环境中,也在不断接受新的课程挑战。还记得第一次踏进校园,是在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校园优美的环境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才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陌生感只有那么一瞬间,学院领导都对新入职的教师非常关心,老教师们也无微不至的帮我解决许多问题,让我很快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同事之间的友谊的真诚,这都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移通这个大家庭。”

廖国臣老师说:“人们都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产生依恋,来移通快两年了,不知道在哪一个对于家的记忆片段里,移通悄无声息地溜了进来,可能是自己在这里找到了想要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遇到了自己喜欢遇到的人。放眼看之,学校给了我们新老师一个很好的平台,也给了我们新老师很多机会,借着移通合川校区十周年庆典之际,对学校说声谢谢,也祝愿我们移通越办越好。”

今年的新进教师郑宇老师说:“这是我来这里的第二个月,我开始学会从实践中反思,反思教学行为、反思知识点的解读、反思课堂细节的处理,抑或是反思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取程度的关系等。这些反思的背后倾注着师生共同的心血,也为教学带来了清新鲜活的血液。在这里的点滴进步都与学校的支持和周围老师的帮助息息相关,正如老师间展开的互讲互评活动,既有利于知识经验的传授,又便于及时的指出问题,这种双向学习机制让我相信未来在移通的每一天都会是学习和成长的一天。”

曾雯婷老师说:“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来到了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走进了我的职业生涯。在这个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我初尝了当老师的滋味。时间转瞬即逝,作为新老师的我已经任教两个月了,一切都是新的,也是陌生的,我怀着忐忑与不安,开始融入这个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任教期内,我除了感受到当一位大学老师的责任与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为一个老师所享受到的巨大的幸福,这份幸福不仅来自我可爱淳朴的学生,更是因为移通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如家一般的温暖,在工作上帮助引导我,在生活上关心体谅我。现在,这份幸福与责任对我来说已经逐渐变成了驱动我继续前进的内在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我能够在移通这个美丽和谐的大家庭里更加专注、更加尽责、更加一丝不苟的履行我作为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

彭燕雪老师说:“来到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已有两个月的时间,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我感慨不已。作为一个工作经验较少的应届毕业生,我最初对学生到教师这样的身份转换多少有些怯懦。但在这些日子当中,同部门的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生活上以及思想上的建议,鼓励我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身份角色。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辛苦,并非是外人所看到的光鲜亮丽;而教育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研。在教师工作中,我不仅需要重视‘教’,也不能忽略‘学’,同时加强自己的技能提升,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各种问题、接受各种挑战的老师。”

19F8B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移通像一个大家庭,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汇聚在一起,给予我们不同的进步空间。在移通工作的时间里,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教师承载的义务和责任。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董事长致广大教工一封信》中所说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情商、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公民意识,而艺术类学生亦是如此。因此,我们以后在教学中不仅要贯彻 “乐教 乐学”的校训,更是让同学们在课堂里通过趣味学习,体会到零压力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做到董事长要求的:“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快乐、有爱心的学生。”我们坚信移通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