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9月,我来到移通学院,还未平复高考之后放飞的激动心情,就迎来了我校百余学生社团的招新。在众多的学生社团中,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社团——农耕协会,我怀着向往“农耕”的兴趣爱好,第一个报名,相信它一定会带给我一个有趣的大学生活。
(农耕协会成立初期的骨干成员在“臻香远景有机大米”种植基地合影)
第一年,我感觉我进入了一个“假协会”,因为我们社团只有7个人。那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7个人还构建了4个部门,种养技术部、美工部、物资管理部和信息外联部,我们7个人要做其他社团和组织一样多甚至更多的事情,我们要结合学校划拨给我们的场地资源,搭建农耕劳动实践平台,要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活动体系,要组织大家来到农场参与劳动,乐于分享,我发现这里好像不是一个简单的兴趣社团了,而要去承担很多工作量和工作任务,我似乎有点招架不住了。
(图为农耕协会在校内外举行各类农耕文化特色活动)
有人说,如果你感觉到很疲惫,那么也许你在走上坡路。
渐渐的,我习惯了在课后带领大家跑到农场去瞧一瞧,看一看,和大家一起在团委办公室设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平台的搭建,从而宣传远景农场。对于一个典型的“通信工程”工科学子,我甚至习惯了在深夜加班撰写农场的宣传稿件,尽管前期我面对新闻稿也是一筹莫展,虽然前期写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也憋得我在大冬天里冷了很多个凌晨。我们不断地发展活动,宣传农场,不断地在学校晓英才、官网主页上展示我们的身影,去后勤绿化队找老师指导我们开展种植工作,当有一天我走在校园主干道听到身边有同学在说起学校最近有个农耕协会还不错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反过头来想想,那段时间真的值得回味和庆幸啊。
(图为农耕协会在校内各场地举行各类农耕文化特色活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第二年的6月了。在大学第一学年期末来临的同时,农耕协会也迎来了一批奋发有为的学生干部,这一批学生骨干的加入,使我们在当年9月份学生社团招新的时候,一起制作了协会第一份招新视频,第一次使用电子宣传海报,第一次录制教师节祝福视频,也顺利地吸引到了176名大一新生的加入。我们共同谋划,克服困难,举办了第一届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第一届植物辨识大赛,第一届标牌设计大赛,第一次农作物营销大赛,第一次走出校外去参观学习,第一次……,太多太多的第一次都在发生着。
大家都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都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困难与挑战——为了筹集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的展示农具,我们的身影遍布在合川城区临近的各个乡落;为了举办植物辨识大赛,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加班加点地收集资料;为了完成农场的种植任务,我们冒着雨,在农场里翻土耕种;为了做好成果展示分享,我们借教室,借讲台,借音响,学笔厂,学剪辑,我们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军训场上有我们的宣传身影,读者公园有我们的劳动气息,颁区学生社团活动中心海阔天空小讲堂是我们充实理论种植技术的基地,第二教学楼2101教室、图书馆12楼是我们室内活动的常用场地,我们一起加班,一起思考,一起奋战,一起努力,每一天都看到协会在不断成长,每一天都感到无比充实。这里面既有首次站上舞台的紧张与局促,也有给获奖同学颁奖的欣喜与自若,有带领大家一起策划活动的细节思考和把握,还有为了解农场信息的师生解答时的开心与快乐,真是洒下数不尽的汗水,道不完的故事。
(图为我校农耕协会标牌设计大赛颁奖现场)
月度优秀社长、月度优秀学生社团活动、年度优秀学生社团、年度品牌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完满教育品牌活动(项目)、暑期叁下乡优秀团队,我们逐渐获得大家的认可,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一切又感觉欣喜若狂。我突然发现,我似乎适应了这个催人奋进的生活节奏,如有有一天突然闲下来,我会感觉到浑身不自在。
&苍产蝉辫;(图为我校农耕协会作物营销大赛准备环节,协会骨干正在准备可销售的蔬菜)
如果你要问我,向超,加入农耕协会这么累,每天就是和泥巴打交道,活动这么多,你后悔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后悔,后悔没有更早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新闻编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活动平台和体系的搭建能力;我后悔,后悔没能够带领更多的同学们通过农耕的种植和收获,去感受付出与成长的喜悦,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创造。如果没有这么累,也许也就没有现在侃侃而谈的我,也就没有站在舞台上自信满满的我。如果时间还能够倒退,我仍旧会义不容辞地选择加入农耕协会,因为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绝对不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帮助和成长,也定不会有想到这些过程、谈及这些奋斗的经历时,心中的热血沸腾和泰然自若。
&苍产蝉辫;(图为农耕协会正在为远景农场农耕文化展览馆做策划筹备)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没有谁生下来就比谁优秀。我们就像远景农场里的菜苗一样,你想要长得更高更壮,你就必须要逼自己扎根越深,汲取风霜雨雪对你的考验和阳光雨露对你的滋养。给自己从舒适区走向挑战区的信心,打破懒惰,打破局限,乐于创新,乐于创造,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在付出的同时收获自己的成长,认识自己,完满人生。
(图为我校农耕协会在教学楼广场举办首届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
向超,2015级通信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01111509班学生,历任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5-2017学年农耕协会副会长、会长,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团学生干部,把自己的兴趣特长与我校学生社团发展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引领作用,与农场其他学生干部一起推动我校远景农场发展,也见证着属于他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希望更多的移通学子也能够和他一样,认真学习,努力创造,通过我校远景农场劳动实践平台的锻炼,得到思考和成长。
(撰稿:于涛 供图:农耕协会)
上一条:【完满教育】来自“叠滨狈骋翱”大剧院的哭诉,请您倾听!
下一条:【志愿服务】致东渡小学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