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贵+鲍德国游学总结-连载18】城市埃尔福特

2017-11-23

从闷热的成都携着悸动与憧憬走进了德国。我入住于茨维考,这座城市幽静的环境撩拨着这群来自中国的学生们,既雀跃又恬适。

8月18日,我们踏着朝霞,前往埃尔福特。德国到处是大森林,绿化面积非常高,几乎所有城市乡村都穿插于森林绿地之间,极少见到裸露着的黄褐色土地。德国向我们展现的,是满眼迭翠郁郁葱葱,田野由嫩绿、浅绿、鲜绿、深绿、墨绿这些各式各样的生命起始的颜色逐渐转化成一片金黄的丰收美景。绵延起伏的山峦让我们满目呈绿,清澈晶莹的湖泊宛若一颗颗翡翠,河流平原水幽草丰,绿茵如毯。田野上、山坡上、山谷中,红顶屋舍化成了一个个精致的点缀,镶嵌在目不暇接、多姿多彩的迷人村落。

德国的城市大同小异。也许是人少地大,使德国成为了一个幽静的国家。街道静谧安详很少见人,然而那些在窗户上堆满了的鲜花,却又像是一个个迎风而立的少女,在盈盈而笑,欢迎着你。清早走在干净的道路上,耳畔传来绿植间的呢喃,小鸟的啾鸣,再嗅着花草香,抚平了我们悸动的心,让我们感到恬淡而舒雅。

漫步在小路上,一簇簇盈满窗台的花朵,点缀着埃尔福特的唯美。路旁如童话小屋般的房屋一栋栋展现在眼前,像走进了画中,又似误入了梦境。翠绿的草尖上布满了露水,晶莹得像闪亮耀眼的一颗颗珍珠。不知名的小野花在微露中昂着头,虽小巧但明媚动人。太阳从东边爬了上来,在蔚蓝的天空露出明媚的笑脸。草甸子因着阳光的照射而蒸腾起一层水雾,五彩缤纷中迷乱了镜头,美丽醉人。

德国的城市也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不似茨维考的田园趣味,不似法兰克福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埃尔福特是一个沉淀着记忆的城市。

作为图林根州的首府,埃尔福特是地理上最接近德国中心地带的主要城市。埃尔福特是幸运的,它是德国少有的,二战中保留比较完整的中世界古城。因此,埃尔福特大教堂、克雷默桥(商人桥)、大教堂广场、米夏埃利斯路、帝国大厅等古老建筑,都值得去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埃尔福特也是一座“桥”城,据说全城有长短不一的各种桥梁142座,跨过格拉河以及它的支流。这与我的故乡,“桥都”重庆,有着不可言说的相似与默契。

埃尔福特包含着历史记忆,文化名人、中古世纪建筑,在这里都留下了身影。歌德与拿破仑曾在此相会;马丁·路德在这里开启宗教改革之路。几十座教堂和修道院,让一座座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伫立在这座城市中,马丁·路德因这样浓郁的宗教氛围而大爱这座城市。埃尔福特亦是巴赫其中一个侄子约翰·宾赫特·巴赫(1676年-1749年)、巴赫的父亲约翰·岩布斯·巴赫(1645年-1695年)、美斯达·艾卡赫特(Meister Eckhart)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年-1920年)的出生地。

其中,埃尔福特最重要、最古老的教堂建筑——埃尔福特大教堂,是一座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有着1200年历史的教堂,被人们称为“圣玛丽大教堂”。从踏入教堂那一刻起,我便深深感受到了它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感,那么的浓烈,压迫人心。现今的大教堂大约建在14—15世纪,整体呈哥特式建筑风格。大教堂内有很多罕见的装饰和雕塑,包括几尊《马太福音》第25章第113节内提到的“十个童女的比喻”雕像,以及明媚的阳光穿过精美的彩色玻璃,让人产生了一种置身于天堂的迷醉感,这些种种都令人震撼。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在1507年的时候曾在这里任职。

在埃尔福特大教堂旁,就是大教堂广场。大教堂广场是整个城市中最大的广场,这同时是一个巨大的集市广场。享誉德国的“教堂石阶文艺汇演”就是以两座教堂以及教堂前70级宽大石阶的整体建筑群作为舞台背景,其情景十分壮观。在广场上一眼就能看见为纪念选帝侯大主教弗雷德里希·卡尔·冯·埃尔塔尔于1777年建造的方尖石碑和1784年的密涅瓦泉。我们最初到达大教堂广场时是上午,这里还是大集市。让我不禁想起中国的农贸市场,差不多的摊位,差不多的商品,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各有千秋。农贸市场热闹非凡,不过地面空气环境比较差我不太喜欢;大教堂广场人虽不少,但却还是依旧安静闲适,并且就算是卖肉的地方,地面也毫无油渍。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吧。

而克雷默桥,若你第一次接近它,定猜不出这是座桥,只当是无意间逛进了一条商业街。尽管克雷默桥只有一百多米,但这却是一座“长”满建筑的桥。它是欧洲最长的建有可居住房屋的桥,号称欧洲最长的“桥”。桥上的桁架屋内,都是各式小店,譬如陶瓷店、手工艺店、画廊、纪念品店等,所以它也被叫做商人桥。走过这座所谓的桥,桥两侧的商品琳琅满目,店主与客人站在门口像老朋友一般聊天,很是亲切。

从克莱默桥再往前走不远,便是米夏埃利斯路了。这条路曾是玛居斯执行管理委员会所在地,1945年被炸弹炸毁,1999年被重建成老大学的主楼。埃尔福特在13世纪就很闻名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种叫做菘蓝的颜料,所以这里也被人称为菘蓝之城。而以前的菘蓝存放处,即现今的克伦柏克文化院里有展厅和一个文化中心。在曲折的阿勒海里根路,还有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场所——天使之堡。因此它被称为埃尔福特的“石制编年史”。

不知你是否想象过自由地在时空穿梭。一座城市,若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自然就给了这里的人们穿越时空的可能。在埃尔福特,搭上电车穿行于城市,就像是时空穿越,从中世纪到现代,又回到过去……

德国的城市像农村。这并不带任何贬义,而是完完全全的称赞。到达德国之前,想象中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东、西部分裂又合并;这个迅速崛起的,以钢铁、汽车、机械、化工、电气产物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一定是厂房密布,烟囱高耸入云,电线星罗棋布的吧。但,我错了。

就拿埃尔福特来说,除开充斥着各国人的旅游景点中心,这里十分安静。城市弥漫着幽香,像是一个真正的童话王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没有浑浊的空气,地面干净无比,植被动物都被善待有加,俨然是一座大型的天然氧吧。高大的德国人或匆匆行走,或低头交谈,或叁叁两两在商店旁边的遮阳伞下喝着咖啡或啤酒。

最引人瞩目的是这里的鲜花。望着那些从房子下探出的各色花朵,静得如一幅画,旖旎着埃尔福特异样的风情,抚慰着心灵。都说德国人喜爱在种花,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美丽的花儿全都冲着路人绽放。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辛苦养花人的心,满足过路人的眼。鲜花带来的温馨在赠花人与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内心的美好情调满溢而出。

德国的城市是幽静的,静得令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静得令人感觉舒适与惬意。其实,最初游学的兴奋劲儿,因着那些首次欣赏的美景,因着那些沉淀已久的文化,因着那份想要探索世界雀跃的心思。却不想,当一片恬静映入眼帘,它深深地撞入心扉,在动静之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或许在经历一番大起大落的奋斗之后,大多数人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一份恬静而淡然的生活吧。

说到德国的城市,怎么能不再提提德国的人呢?都说德国人严谨,是的,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触碰。在一些人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在埃尔福特坐着休息时,听身旁的人谈论到。在德国,没有哪家公司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是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物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这话听着或许太绝对,但也着实突出了德国的严谨性。德国的产物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一是行业保护,二是价格并非决定一切。德国公司也追求利润,但只会保证基本利润,有钱可赚。德国人并不是贪得无厌的、无休止的追求利润,他们考虑得更为长远,更持续发展。有人问,你们生产的锅可用上100年,因此你们每卖出一个锅,就意味着你们丢失了一个客户,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做得这么结实呢?德国人回答,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买第二次,这就会有口碑,会招到更多人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世界人口有70多亿,你说市场得有多大。

也许德国的慢节奏生活就是这么形成的,他们不急于工成,更执着于细节。城市的兴起,不仅是一种经济进步,而且是一种文化发扬。

德国的历史只有一千年左右,但这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却被经营得如此完好。而中国,有着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是对人类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国家,我们应该更好地珍爱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德国游历了24天,感受着德国的气候变化,欣赏着德国的如梦风景,体会着德国的风土人情,领略着德国的城市特色。也许我记不全这些美丽城市的名字,但那闲适幽静的韵味却是难以忘怀。还有露珠跳跃的野花草丛,带着馨香侵入鼻端,在心头激起的阵阵涟漪……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邓希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