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彭鸿斌博士曾指出:“我们学校的资源(理念、硬件、体系)是围绕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即领导能力来设置的。”围绕这一理念,艺术传媒学院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与改革措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类学科,在实践方面长期以来强调动手能力,自学习董事长相关讲话及文件后,意识到学科发展和定位的重要性。针对于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学科定位、建设和发展方面予以调整,力求培养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且具备中坚力量的学生,以便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017年9月20日,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在艺术楼303召开了对于专业定位及发展的教研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李轶天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全体教师参与会议。
会议上,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李轶天指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新兴的传媒专业,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根据专业课程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不能过度依赖课堂授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热情。如电视新闻的采编课程、广告创意的外拍课程以及诸多需要课外实践的专业课程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在学科定位明确,大多数教师较为年轻,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与提升,时刻与一线发展相关联,确保学科的前沿性。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造,如何培养毕业之后能够较快适应岗位需求,产生持续创作动力的学生,成为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事宜。建立一支“校企合一、双职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着力构建校企联姻,双向参与机制拉近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双能型”建设,力求提高教研室整体水平及发展。
针对教研室的定位和发展,广大教师就此进行了交流及沟通。教师朱其林说:“这学期我承担了毕业作品设计、摄影及摄像等课程,属于实践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意识到学生的创作能力有待于提高。今后在相关课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专业能力。”教师宗伟刚说:“作为一名刚刚走向讲台的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式方面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利用日常空闲时间,我先后听取了张梅、李轶天、鲁渝霞等老老师的专业课程,自感收获颇多。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励我不断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国际交流-美国狈滨鲍】以完满之名,铸完满之心---记2017年美国狈滨鲍交流
下一条:【名师课堂】一口纵横之术,破八方联合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