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产蝉辫;七月的德国,空气中没有炙热的因子,迎面而来的风伴有微寒,吹拂着茨维考小镇的每个街道与行人。
迈过有轨电车轨道,穿过广场上白鸽驻足的喷泉。终于在此刻来到舒曼故居。这个坐落在茨维考小镇市政厅旁的房屋与其他建筑相比没有任何特别,它与所有欧洲房屋建筑一样,拥有明暖而不娇艳的色调,高度与其他建筑一起比肩而立,只有两层。或许是因为茨维考是座小镇的缘由,它的周围并没有特别多行人。这座故居平凡的站在这里,没有声响。在茨维考小镇游学期间,我曾多次穿行于此,但从未发现它。一直到此刻,在老师带领下后知后觉的驻足抬头,看到了罗伯特词舒曼,1810词1856几个字样。才终于发现这座房屋原来是伟大音乐家舒曼的故居。
就是这座平凡的房屋,在百年前,走出了舒曼。儿时我曾学习乐曲与声乐,但并未系统专业化。所以对舒曼的了解仅限于听过他的钢琴曲,在心中一直觉得舒曼是位钢琴家。如果不是这次来到舒曼的故居,我想我要很晚才能了解到他因为手指受伤,最终并未成为钢琴家,而是德国音乐作曲家的事实。
出生于茨维考小镇的舒曼,拥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父亲奥古斯特·舒曼是一位书商,拥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母亲是一位有着浓厚浪漫色彩的妇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下,舒曼喜欢文学艺术,喜欢读拜伦,霍夫曼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这也对舒曼后期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和掺杂着文学思维的音乐理念奠定着基础。
在舒曼七岁时,便跟随教堂里的手风琴师昆施学习钢琴,十二岁便开始作曲,展露着音乐的才华。在1819年,舒曼聆听了莫薛勒斯的演奏后,心驰于钢琴所带给人的感动愉悦,在父亲的支持下,立志成为一名钢琴家。但好景不长,在父亲去世后,舒曼失去了资金支持,不得已在母亲要求下前往莱比锡学习法律,或许在母亲眼中,这是在当时社会实用性较大的专业,更有利于舒曼的未来。但对喜欢音乐的舒曼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折磨。因此在莱比锡,他依然在大多数时间里从事着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并拜访当时着名的钢琴演奏家里系·维克,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钢琴。在之后的时间里舒曼举行了公开演奏,并大获好评。母亲也终于在看见舒曼有成为钢琴家希望后松口,让舒曼学习音乐,之后,舒曼便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进修钢琴。
我想我可以体会到舒曼想要成为钢琴家的心,因为在故居中你可以看见许多手抄钢琴乐谱,还有每一个房间都放置着钢琴。我穿行于此,看见故居的工作人员正坐在琴边,弹奏着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我站立在被钢琴和琴谱围绕的房屋中间,聆听着舒曼的音乐,被这种充斥着文艺气息的氛围感染着。时间和脚步不禁一同变慢了,我细细观赏着玻璃柜中的乐谱,用为数不多的音乐知识在心中吟唱起它们的模样。直至我抬头,看见墙上挂立的一双被线绳缠绕的放在钢琴上的手,我的思绪才从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中拉回,心中涌出一丝感伤。
这是舒曼所发明的一种另类练琴方式,将手指吊在天花板上练琴,想以此加强手指的灵活度与力量,殊不知就是这种练琴方式让他从此与钢琴家绝缘。他的手指因此受伤,再也无法成为钢琴家,并且爱情也受到阻挠。当时的舒曼情陷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小姐,这位克拉拉也就是后来德国著名的女钢琴家克拉拉。克拉拉在家中一直被当成未来钢琴家被父亲维克培养着,此时如果与肯定无法成为钢琴家的舒曼在一起,不仅未来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也可能因此影响钢琴家之路。所以作为父亲的维克坚决的反对着舒曼与克拉拉,还因此带着克拉拉离开了莱比锡,阻断两人的任何来往。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杀死舒曼。在这样的打击下,舒曼于1837来到维也纳居住,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的文化氛围,但是贝多芬、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和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在事业上的不顺下,的爱情也并未有转机,他已经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是克拉拉像他发出的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不得不承认克拉拉是舒曼的缪斯女神,舒曼为克拉拉创作的乐曲,也就是后来的《童年情景》组曲,这些含着舒曼与克拉拉浓厚的私人情感的曲目获得好评,《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并包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而在此期间,舒曼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四十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着名的《》、《曼弗列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叁、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的事业也因此平顺起来。并因为舒曼所创作的这些乐曲富有梦幻的色彩,而且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人们称他为“音乐诗人”。1840年代时,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在音乐上广受好评同时,他也终于结束了与他的缪斯女神克拉拉的苦恋,与克拉拉步入婚姻殿堂。可以说舒曼的事业与爱情都充满着德国式浪漫的情调。
德国式的浪漫情调在舒曼的音乐中是得以体现的。虽然德国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啤酒,军事,工业这一类硬气形象,但我一直觉得德国也是浪漫情调的。但它的浪漫又与许多欧洲国家不尽相同,它的浪漫包裹着一丝硬气,好似棉花糖中含有一两颗硬咖啡豆一样的观感。在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时,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这一时期的舒曼作品在梦幻的感觉中还拥有着一种强烈的挣扎感。“节奏”是舒曼钢琴音乐中重要而有力的表达手法。经由节奏和拍子之间奥妙而多样的变化,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这种梦幻的感觉和强烈的不安定性就像德国所带来的观感一样。始终含有着男性化的思维和冷静的哲思。或许,这也是德国能孕育出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原因之一吧。
忠于内心感受,信奉唯心主义理论,浪漫多情的人常常拥有着自己的维度世界,也因此似乎总是感觉找不到能理解自己的人。更何况是舒曼这样不凡的音乐家。这位伟大的作曲音乐家于生命最后,沦陷在了自己的维度世界,精神上出现疾病。在跳莱茵河无果后,被送入精神病院,最终安详的死在克拉拉的怀中。
在故居门口,听闻解说老师说,舒曼曾和妻子克拉拉和孩子回到过这间房屋里。准备结束观赏的我又因此再一次折回,因为在心中我欣赏着克拉拉作为舒曼和勃拉姆斯缪斯女神的魅力以及在舒曼死后独自巡演,抚养七个孩子的伟大和坚持。对我而言,这里不仅有舒曼,还有值得尊敬的女钢琴家——克拉拉。这座故居,不仅有着舒曼浪漫纯真的童年记忆,还包含着属于克拉拉的钢琴哲思。
在最后,我在舒曼故居用为数不多的钢琴记忆弹奏了一首钢琴曲,我不知道我为何这么做,或许是因为想说的太多,唯有以此来纪念,来释怀,来观感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一生。
走出故居时,已是傍晚,小镇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只留这座故居,市政厅,舒曼的雕像,和雕像旁的喷泉安静的矗立,平凡的不发出一丝声响。有轨电车从远处驶来,我终是怀着故事与敬意踏上归程。
茨维考,舒曼故居,愿再会。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数学建模协会成功举办首届移通校园数学建模公开赛!
下一条:【德国游学总结-连载11】 花,风还有你-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