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大学生对求职面试系统全面的了解,培养在面试中的应变能力,提高面试时的心里素质,掌握面试技巧、礼仪、程序等,从各个方面掌握求职面试的要求,以便同学们能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2017年5月17日,由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和远景学院联合举办的模拟招聘大赛决赛在菩提书院拉开帷幕。
经过前一轮的严格筛选,共有14位选手从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与远景学院的学生,在此次模拟招聘大赛的决赛中展开激烈的角逐。我们邀请到学校就业创业课题组组长廖阳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学工办主任何燕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就业助理团指导老师蒋益老师,以及远景学院就业助理团老师向玉淼老师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同时两个院系分别派出叁个学生评委进行打分。
在本次比赛中,14名选手通过自我介绍、倾听评估、影响挑战等六项流程,勇敢大胆地向评委们展示自我。比赛开始时的首项要求是每人做自我介绍,其中需要包含姓名、应聘岗位、爱好、优点以及缺点这五项关键内容,时间限制为30秒。可以说时间是非常的紧迫,现场的气氛也是十分的紧张。大家都蓄势待发,箭在弦上,只差当机立断。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的一名同学率先起身,缓解了现场的紧张氛围。同时他也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其他的选手们也很快进入了状态,从他的手中接住了接力棒。比赛不紧不慢的进行着,选手们在简单的彼此熟悉后,进入到第二项“做书签”的环节。选手们需要在书签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及想应聘的岗位,这看似轻松快速的书签制作,背后却蕴藏着很多可循的门道。评委一目了然,样式过于朴素不能让评委印象深刻,或者是还没有将书签立在桌上等都是要注意的细节。
接下来的流程要求选手们利用两分钟的时间,根据几个毫无联系的句子编一个故事,然后再限时一分钟复述出来。这极其考验选手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两分钟的时间里,虽然我们无法知晓选手的想法。但他们的心理活动肯定有焦急,可能因为想象力的缺乏,开始慌乱不知所措,当然也有想象力丰富,早已想好故事、镇定自若的人。要将几个毫无关联的句子连接起来,讲出一个有逻辑性的故事,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一位选手的表现着实让评委们眼前一亮,他能跳出固定逻辑思维,从而来讲故事。这无论是在比赛场景下,还是在以后的面试中,都是很难得的。最后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兄弟逐鹿”两项,更是让选手们获益良多。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他们犯了举手表决的大忌。毕竟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重点就在于讨论,不过好在经过评委提醒后,讨论能够继续进行。在这项流程的进行中,选手们往往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选择充分利用机会去展示自己,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劝说他人同意;有的人充当着聆听者的角色,他们选择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却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人也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在不同的决策者意见发生矛盾时,能够心平气和的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当然这其中选手们还有其他的角色充当,评委们也能迅速的了解到选手们的性格特点,从而来判断其是否适合某项工作。
“兄弟逐鹿”则显得有些残忍,选手们通过前几项流程的交流合作,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团队默契。这项流程却需要大家从团队中选出一个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思路最清晰的同学,要在比赛过程中承认他人优于自己,这种主动让贤的行为,是困难的。但比赛还是要继续的,经过团队内部的选举,最终推选出一位来自远景学院的同学。这位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比赛感悟时说到:“很幸运能够参加此次比赛,同时认识到这么多同学,其实经过这次比赛的了解,我觉得大家更像是来这里一起学习的伙伴,而不是一起比赛的选手。希望比赛过后,我们在就业方面有更好的交流,不管这次比赛的名次怎样,大家都互相学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其实这也是我们最想说的,远景和通信两个院系联合举办这个比赛,不光是为了同学们以后的就业面试作准备,也是为了加强两个院系之间的交流。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前期两个院系紧密的沟通与准备,中期的无缝配合,才有了后期的完满总结。希望两个院系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也祝愿参加比赛的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砥砺自我,找到满意的工作,奏响属于自己的乐章。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远景学院综合办公室供稿)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宣)
上一条:【校友典型】放飞梦想,扬帆起航
下一条:【就业服务】在职场中亮出自己——记艺术传媒学院第一届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