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创意写作工坊】坐上“阿拉伯飞毯”飘向内心——小说工坊11周晚课随笔

2017-05-10

&苍产蝉辫;一个普通的周叁下午六点半,刚下完训练课,大汗淋漓地走在读者公园的林荫大道上,吸着雨后的清新,抬头看看树梢之间的天空。

连着两天长时间或霎时的雨后,头顶的那块幕布,久违展现出印象里的蓝色——这是它本该有的颜色,空旷的蓝。但我仔细一瞧,并没有那么高。大概是在高海拔的盆地里看才会这样吧。

进了教室,同学们陆陆续续进来了。因为放了五一假,丁老师看着坐定了的我们感叹了一句“恍若一个世纪没见”,又谈了几句,就就着笔笔罢讲起了新的课题——矛盾。

我因着前面的谈话,看了一眼窗外,这片天空有点苍蓝,叁分之二的左半边树是绿色,剩下的意外是黄。

视线转过来,丁老师提起了《水浒传》里的林冲,谈及他的矛盾。他说林冲这个人,在京城当教头,有个貌美的妻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却因为高俅的义子高衙内,他对于自己妻子的追求,导致平静的生活开始转折。最后的结局是,林冲忍无可忍,被逼上了梁山。

这是矛盾,也就是冲突,担当了推动故事的重要角色,也在其中塑造了林冲较为丰满的角色。

这我是知道。但丁老师起身在黑板上写了“外在”、“内在”。

哎?内在?我迅速思索了一下,矛盾难道不是因外部力量引起,人对矛盾做出各自反应,一起协议完成“故事推动”的重任吗?

难道还有“内在”力量?

有几个小伙伴发了言,我听了以后,翻眼又想了想——是人自己产生的矛盾吗?比如想去旅行,会纠结去不去,然后会导致不同的走向?

短作点评后,丁老师又举了几个来解释,不乏中外经典小说的内容。他边谈边把上次要看的两本书作了解释,不过这次是用的矛盾来解读。

拿《变形记》说。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甲壳虫,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个人这么变成了一只昆虫?其次,这以后,作为一只甲壳虫,他以前的日常生活怎么办?和家人、自己等一系列人际关系怎么办?这些矛盾,冲突,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但更多,我认为,这些矛盾的产生和发现,让写作者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去写。

我从不紧不慢的课程中,稍微抽出了半分精神,偷望了一眼窗外,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暗了,变成墨兰色,把绿枝桠藏在怀里,另叁分之一,伸展开的黄的枝桠被橙黄的灯光,打得很漂亮。

又收回视线,丁老师讲着讲着,面上带了微笑,像那被光打得很漂亮的树。

之后,仍在这种互相讨论,丁老师分享自己对矛盾的理解的过程中,不紧不慢地度过。

这次课,因为在每个人的故事梗概都已完成,或是有人进行修改,或是已经开始写了的基础上,所以感觉,比较深。或是举了太多只是知道怎么个经过的例子,所以,想象得不是很好。又或是我现在还是个现场吸收快,运用慢的人?要继续好好学习呀!

总而言之,今天出教室门的时候,是带了一脑子的“哈尔瓦”回去的。像是搭上阿拉伯飞毯,飞上久违的蓝天,出去旅行了一遭,携了一大堆土特产一样。

这么想着,我就突然想笑。抬头看看天空,墨蓝。

身边是一起下课的小伙伴们,说说笑笑的,一点也不觉得空旷,反而感到夜的舒适。




(创意写作学院实验班 张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