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学只有一年,你头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
气愤?你会不会感到气愤?在高中那个炼狱里,因为紧张的学业,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结交新的朋友。所以,在高中的头两年,如果我们遇见志趣相投、笑点相似、步调一致的人便会迅速的成为朋友且惺惺相惜。
环境的狭窄、时间的紧促确实是导致我们没有机会发现其他有意思的人并与他们接触、交往的主因。
好不容易捱过相对闭塞的叁年,想要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里打开自己,发现有意思的人,成为有意思的人。
可是,在我做好准备进入由大多数高中里没有碰到过的人组成的新世界时,却突然被告知,“喂,大学只有一年,大学变成了一年制”,这难道不是无理吗?与高中时期的两叁知己一路走来尚且要经过叁年的相处,那么在一年制的大学里,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新认识的朋友互相了解、相互磨合呢?
残酷?你会不会感到残酷?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驿站,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大学会提供给我们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发展方向,而所提供的每一种选择我们都可以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对我们来说最划算的是即便我们犯错了,这个错误带来的风险远远低于在真正进入社会后所产生的后果,实际上也就是试错成本低。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开自己进行体验,去犯错去改正。完成体验之后,可以据此思索自己的兴趣点、合适自己的方向,更清晰地明白自己在社会属性上所具备的特质,调整并完善对自己的定位。从而,更好地与即将要进入的社会相处,也能在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如果大学只有一年,我们难道要在进入社会之后进行高成本的试错找准自己的定位吗?你不觉得大学一年制很残酷吗?
无奈?你会不会感到无奈?若把大学当成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本来四年的假期却突然缩短成了一年。这也意味着,我们出去旅游的行程从游游山游游水,放松身心、感受风土人情变成了拍拍照片赶赶车,筋疲力尽、忍受车舟颠簸。原本可以看四方志,食八大菜系,游历祖国东西南北,一年制大学将其减缩成听一地言,吃本地菜,逛遍学校周边山川。其次,如果大学真的只有一年,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一年时间里完成理应四年完成的学科知识的积累?大学生作为一个身份标签,与现在的人才市场里遍地的大学生相比会不会显得更廉价?大学文凭所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含金量还有多少?还会有多少公司认可大学文凭所代表的生产力?倘若,上述全被推翻,你会不会感到无奈?
紧张?你会不会感到紧张?虽然,不论大学读几年,找工作的时间到了之后,我们都会感到紧张,或者很兴奋地紧张。假如大学只有一年,我们就得提早离开学校,脱离每个月等待父母打钱的日子,不依赖其他人的经济。我们必须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假如大学只有一年,那么我们进入社会的年龄大多在十九到二十岁之间,或许我们初入社会时的惶恐会成倍于上完四年制大学的群体。但是,在经历多几次地铁赶不上而迟到、多几次被上司表扬或者批评、多几次房租交不起或者被发绩效奖金之后,我们终究会和去上课一样那么自然地上班,学会在人潮中挤进地铁,所有的惶恐都会变成自己的习以为常。在时间意义上来讲,一年制大学让我们比四年制大学生更早进入社会,更早独立生活起来,这样子,你会不会很兴奋地紧张呢?
假如大学只有一年,一年的时间你会想怎样度过?一年很短,春夏秋冬,四季只一个轮回。一年制大学的时间长度于我们如同一碗饭里的一粒米,可是重要程度如同我们曾经学习如何使用筷子。一双筷子不可能同时夹两道菜,所以我们得安排好筷子往每个盘子去的路线,尽可能在短时间里面夹到更多不同内容的菜不是吗。
我们在夏季入学,刚好是一年中最有活力的季节,我们可以走出去打开自己、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发现有意思的人、认识新朋友。等到了秋季,对新的生活环境有了了解,对身边的人有了认知,对自己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就要开始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奋斗去了。冬天到了之后,天气寒冷,就是和在屋里好好做学问,学专业知识。春天一到,毕业季也就到了,除了认真复习备考之外,和朋友们多来往,留纪念交流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假如大学只有一年,在一年时间里,不管我们怎么过,好好珍惜时间就好。
假如大学只有一年,我就发明一个专门存储大学时间的银行,需要的时候把时间取出来充分利用,把它过得尽可能的精彩,假如大学只有一年,那恐怕就是我们这辈子记忆最深刻的时间段了。
(创意写作学院《九月》杂志)
文/李卉子
上一条:【社团活动】辩之有据,雄狮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