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相较于公办大学,大多数新建应用技术大学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国际化水平、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还处于较弱地位,如何有效提高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大学往往面临着更大挑战。应用技术大学想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力,必须“走出单纯学术研究的老路,避开高职学院应用技术训练的汪洋大海”!
我校的人才培养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完满教育叁位为一体,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智、仁、勇叁项能力之目的。年轻的淬炼商学院,在这一体系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值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合川校区办学10周年”之际,淬炼商学院举办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本着“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校训精神,体现回归大学本位,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2017年10月25日,由淬炼商学院基础教研室承办的“淬炼商学院专业课教材建设研讨会”在5405拉开帷幕,主要总结我院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
研讨活动先由基础教研室主任秦春蓉老师提出总体要求,即每位发言人不说大话、空话,说实话。随后,由杜嘉老师全程主持会议。90后的杜老师风趣幽默,其“大学里,老师最喜欢用什么教材?什么教材不用交钱?最不缺的是什么教材?——反面教材”爆笑全场。
我院的教材建设情况如何?经过前期紧张、周密的筹划,基础教研室针对“淬炼商学院专业课教材适用性”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淬炼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学生涵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叁个专业,年级横跨大二、大叁、大四(大一新生尚未开设专业课课程),教师问卷回收31份,学生问卷回收119份。调查结果由李义红老师向参会的老师们汇报。统计结果表明,我院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已经出版且正在使用的教材有5本,即将出版的教材有6本,参编人员累计30余人,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很高。
调查数据显示,五成学生认为专业课教材在激发学生自学方面做得一般,而且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课教材概念较晦涩、案例缺乏且不太接地气。随后的研讨交流便紧紧围绕这些现状展开,老师们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例如:要建立案例库,针对我院学生的专业特征有侧重地搜集案例;有效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学院与公司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形成“公司-学生-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促进学生的习得能力;在专业课教材中加入实践环节的训练,这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和沟通能力;教材的编写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可邀请一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应当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来抓!”在高校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蒲发惠老师说:“对于院系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因为它直接体现我们的学识、眼光、责任与情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中“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的问题,将课程、教材与课堂这叁者交叉重迭,互相映照,方能较好地呈现高等教育的立体图景。而立体化背后应该走的是“精品之路”,即重点开发一些主要用于应用型大学的精品教材,丰富教材体例、更新教材内容、创新教材规格,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接受能力,力求做到内容符合时代特征、深浅适度、逻辑严谨、简明扼要,形成一系列“为教而编,为学而教”的教材,在同类院校中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方能彰显淬炼商学院老师百炼成钢的本领!”
最后,淬炼商学院院长孙玺为本次研讨会做精彩的总结发言:教材建设一直在路上。各位老师在编写过程中要尽量回避只讲理论、不讲案例的问题。但教材也应该注意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的框架,指引其认识本门学科的精要。教师应该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学、教材中重点培养、激发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甚至是面对失败时坚忍不拔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质,建立专业的使命感,“让学生有使命感地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同时,还可尝试数字化教材改革,将案例、延伸阅读、课后习题、微课视频等形成电子教材,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可继续学习相关知识、观看教学视频或进行课后练习,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与教材建设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纵观高校教材市场,多数教材的内容继承多、创新少。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课教材,不应该走老路,而需另辟蹊径。专业课教材由于专业性强、逻辑严密,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尤其需要做好教材研发、编写和培训叁个环节。教材编写不仅是展示教师学识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去考虑教材的编写,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成为“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
(淬炼商学院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远景农场丰收畅享会背后的故事(一)
下一条:【双体系】跨越南北、携手并进,只为共筑梦想--晋渝双体交换生项目系列报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