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翱叠贰教育理念,进一步全方位深化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开展系列磨课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及说课研讨等环节,聚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课堂提质增效赋能。
第一、二周,电子信息教研室全体教师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等要求,针对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并以课程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3月5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组及其他专业课老师围绕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及数学工具应用广泛的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在线课程建设、工程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达成共识。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惭础罢尝础叠、笔测迟丑辞苍等工具进行信号处理仿真的灵活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知识与前沿技术(如5骋、物联网、人工智能、天线等)的紧密结合,在线课程的进度监控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全覆盖等均为各位老师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3月12日,教研室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应用”为主题开展交流会,助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位老师围绕在线测试、作业提交、项目展示、教学过程记录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交流,并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和资源,为磨课方案中下一阶段“说课”活动的各位老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中融入信息化元素提供有力支持。
3月19日,教研室开展“说课”研讨活动。6位磨课老师结合各自课程特点,从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的详细展示,教研室其他老师从设计合理性、学生互动效果、理论与实践结合、板书设计及课程思政融合等方面提出建议,并讨论列出解决方法,引导各位老师反思自省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针对抽象的信号处理运算,可分步骤讲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运算方法流程;在讲解傅里叶变换时,可以通过音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展示其实际用途;互动式教学有所欠缺,可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实时提问和答题;可视化手段及动态演示较少,借助思维导图、动画演示、仿真应用等可视化工具,将抽象的算法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或动画。
通过集体备课、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及说课研讨,老师们重新审视课程重难点,共同优化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形成了较高质量的磨课稿,为磨课活动试讲做充分准备。
撰稿:程彩玲
摄图:程彩玲、黄倩、陈艳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艺传动态】校际交流话专业: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艺术传媒学院与重庆工程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开展专业建设交流
下一条:【党建动态】淬炼商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