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课程主讲老师陈巧蓉邀请实训中心代蕊岚老师于在第九教学楼307教室,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教学,带领学生们通过诗词了解了宋代人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课程伊始,陈巧蓉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学识,详细阐述了钓鱼城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及其在南宋抗蒙战争中的独特地位。她不仅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深入剖析了钓鱼城战役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和文化价值。钓鱼城之战,不仅彰显了钓鱼城军民的英勇与智慧,更凸显了其在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陈老师进一步指出,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叁江汇流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巴蜀地区的军事要冲。在四川山城防御体系中,钓鱼城不仅是交通枢纽和防御节点,更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支柱和核心。
随后,代蕊岚老师则以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宋代诗词为线索,引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她精心挑选了苏轼、李清照等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通过诗词中对美食的细腻描绘,向同学们展示了宋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风貌。从苏轼笔下的“东坡肉”到李清照诗中的“蟹螯即金液”,代老师不仅为同学们解析了这些诗词背后的美食故事,还深入探讨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她指出,宋代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注重食材的新鲜与烹饪的精细,同时深受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尚。
此次双师课堂,同学们不仅领略了钓鱼城之战的英勇与智慧,还深入了解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感悟和传承。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领略了历史的壮丽与文化的深邃,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对于钓鱼城之战,同学们不仅对钓鱼城在蒙宋时期的防御重要性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对古代军事智慧与战略布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决心将这次学习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朱茵
摄图:帅明红
(供稿: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巴渝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钓鱼城研究会联合供稿)
上一条:【全生异科导师】用爱与责任,“异”起遇见美好
下一条:聚智领航:异科导师破局大四就业困局交流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