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第149期|横山青年:从书院到非遗馆,陶艺研习再启新程 ——记横山国瓷研学录第21-22期

2025-03-31

为全面推动校园工艺文化高品质发展,横山书院结合塑造力培养路径,接续开展横山国瓷研学系列活动,截至目前,该活动成功开展22期,累计覆盖人数3000人,联合巴古陶、荣昌陶等领域10余位工艺大师,指导学生创作陶艺作品300余件。本学期项目积极联动校内优质资源,实现提质升级,特邀学校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专任教师、綦江非遗馆负责人张姣担任专业导师,构建"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工坊实操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工艺技能和创新思维叁大核心素养,推动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

双场域研学打破空间壁垒

为深化学生对陶瓷技艺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横山书院打破传统教学场地壁垒,创新教学形式,3月19日、3月28日,组织学生在綦江非遗馆和书院陶艺文化基地分别开展了2场沉浸式陶艺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学空间创作环境中,让同学们能够全身心投入陶艺实践,完成更具专业水准的作品,在专业陶艺设备与非遗文化场景中,学生创作的专业度有了大大提升。这一教学实践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对陶艺文化热情程度通过不同场地的文化熏陶,实现了技艺传承与文化浸润的双重教育目标。

专业师资优化活动体系

为进一步丰富师资力量,打造更加系统化陶艺学习课程,特邀綦江非遗馆负责人张姣老师担任导师。在课程筹备期间,书院指导老师与张老师多次在綦江非遗馆及书院陶艺文化基地深入探讨课程优化方案。最终决定从"历史讲解+实地观摩+实践创作"的叁个维度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系统讲解陶艺发展史、组织学生参观綦江非遗馆、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綦江地区独特的陶艺文化。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传统工艺的精髓,更激发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热情。

沉浸式实践激发创作潜能

活动现场,张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创作实践,通过反复的揉、擀、提、收、修等工序,同学们掌握了"叁分拉坯七分修"的成型技巧,经过2场沉浸式学习,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从泥坯到成品的完整创作流程,虽然同学们产出的作品精细度还有待提升,但大家的创作潜力已被成功激发。未来,我们将实践多种教学的方法,形成"任务驱动-灵感迸发-精品产出"的良性循环,有效激活书院学子的文化创造力,产出更多具有创意特点的陶艺作品

横山书院始终秉持全方位塑造学子个人能力的理念,通过积极整合优秀师资资源、联动多元化教学场地、创新多形式教学模式等举措,深入推动书院精品项目的发展。希望让广大青年学生在陶艺创意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全面提升陶瓷艺术塑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每件陶器都能成为可触摸的文化基因,让新时代创作者真正成为中华美学现代转译的先锋力量。




撰稿:周 林、熊绍东

供图:陈艺齐、龚怡心

(横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