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生异科导师制建设,促进跨学科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加强我校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了解异科导师工作现状和实际需求,3月19日上午,于天空书院叁楼工会空间召开新学期全生异科导师工作交流会。集团总裁王征、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周伟、有关职能部门、双院融合岗辅导员代表以及全生异科导师代表参会。
从“师生共进”到“双向奔赴”
与会异科导师们在交流会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分享工作创新亮点以及工作开展中的难点,互学共进,助力学生成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异科导师黄延果以亦师亦友的身份,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分小组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剖析形势、分享经验,并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工作经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王征总肯定并强调,活动不必追求满员,而应根据学生兴趣灵活组织,注重个性化需求,确保活动实效。
外国语学院异科导师冯铁成提到师生交流的重要性,称全生异科导师制是“有温度的教育”。他从学生特点出发,通过带领学生进实验室、参加竞赛等方式激发兴趣,并与双院老师协作,优化活动形式,提升育人效果。冯老师以女儿求职经历为例,分享就业指导经验,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同时在与学生互动中更加学会了如何与女儿的沟通。王征总指出,同学们喜欢的异科导师与年龄无关,关键在于发挥异科导师的个人魅力与育人热情。
从“资源整合”到“协同育人”
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异科导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化成长平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异科导师关正伟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将艺术与机械工业领域相结合,带领学生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邓巧充分发挥多重身份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助力学生成长,依托专业背景提供学业指导,利用行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并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育人活动,希望自身资源能服务更多学生;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李凤勤以“非遗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兴趣出发,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开展非遗工坊、研学等活动,融合校内外资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外国语学院学工副院长马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双院融合岗辅导员蒋益分别从学院异科导师队伍建设、导师评优机制、导师培训计划等方向分享了经验,通过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机制,联动融合,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每月推选优秀导师,展示成果,树立榜样,并推出“播种计划”培训,提升导师能力。王征总强调,针对工作中面临异科导师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学院导师评估与管理需真实反馈,及时反馈处理问题,实行异科导师“淘汰”机制,确保育人工作高效推进。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保障”
围绕以上异科导师们的分享,书院部副部长孙佳婧谈到,在统筹异科导师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异科导师的工作,考核方案的修订旨在引导导师将工作做实做好,而非增加工作量。她提出未来工作将重点关注师生双向需求、推广典型示范与经验分享、聚焦社会需求,凝聚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发展。
团委书记、书院部部长穆春江强调全生异科导师应进一步与学院实际工作、学生自我需求、个人特色差异、全程成长规律和沟通协调保障等五个方面的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全阶段的成长,强化协同合作,各单位应共建反馈机制,优化考核和监管过程,最终实现全生异科导师育人工程的提质增效,推动新阶段的发展。
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周伟指出全生异科导师工作主要推动在叁个方向:一是立足成长需求,创新活动形式,建立全面的专项工作支持机制;二是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工作体系,加强考核激励和队伍建设,在学院层面提升与辅导员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发展;叁是明确工作目标,在师生共进中沉淀育人经验,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推广优秀异科老师的经验。
集团总裁王征结合与会人员交流内容,对全生异科导师工作提出指导,强调异科导师应与学生相互成就,从履行基础责任到承担更高使命,通过情感投入与技能提升,促进学生新技能的形成,建立师生间相互促进的情感链接,推动育人工作走向更深层次。最后提出工作改进方法,一是兼顾日常陪伴和个性指导,根据学生个性化需要找到合适的交流方式;二是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加强优势发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链接帮助学生;叁是,强化对学生问题的判断能力,凝练规律与总结工作方法,作用于学校政策改进和工作优化。
本次交流会通过分享育人故事、总结经验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深化了全生异科导师制育人理念,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将深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将经验与问题转化为动力,实现教学相长,为学生提供更有温度、更富实效的成长支持。
上一条:【北山书院】窜世代对话千年匠心:打造沉浸式文化传承新范式——“了不起的匠人”2025非遗体验季活动燃爆移通
下一条:160期触遇见瀛溪:吃饱开嗓,唱响碳水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