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书院风采】“权”力觉醒,消费无欺——“与法有约”志愿普法服务支队×鱼城书院普法活动

2025-03-18

   为迎接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增强学生消费维权意识,3月14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与法有约”志愿普法服务支队联合鱼城书院,邀请新商科教学部副主任李义红老师作为嘉宾,在鱼城书院党员活动室举办法律知识沙龙,并在鱼城书院小广场举办消费者权益主题展览。围绕消费权益普及、消费反诈提示等方面为全校师生普法。

案例直击:拆解消费陷阱的伪装术

活动伊始,李义红老师以“揭开消费陷阱的多重面纱”为主线,结合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消费纠纷典型案例展开深入讲解。通过“打折商品不退不换”“预付卡充值后商家失联”“刷单返利诈骗陷阱”等鲜活案例,还原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贪利、焦虑等心理弱点实施欺诈。同时,李老师指出,这些陷阱往往披着“优惠福利”“限时特价”的外衣,实际上确通过模糊规则、虚构承诺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踏入圈套。

互动释疑:直击消费维权现实困惑

在沙龙互动环节,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经历踊跃提问。志愿者以“牛仔裤实物与宣传严重不符”为例,描述了收到的商品存在颜色深、裤脚长短不一等问题。李义红老师现场剖析此类“货不对板”纠纷。此外,在提到的“超市购物”案例时,李老师进一步讲解了电子证据保全技巧,建议保留交易记录、购物小票,必要时应在“12315”平台提交投诉材料。问答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真实案例厘清了维权盲点,李老师以案释法、层层拆解,为维权难题提供了“法律工具箱”。

法条赋能:维权路径的法律钥匙

李老师通过讲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中对于商品退换、个人信息保护、赔偿标准等相关条例,强调了“法律既是盾牌也是利剑”。并针对“打折商品是否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换”“预付卡纠纷中如何界定经营者责任”等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的问题,结合司法的解释与判例来细化说明。志愿者在讲到“如何界定霸王条款”“遭遇欺诈后电子证据的举证流程”等问题的时候展开积极讨论和提问。李老师通过“案例+法条”的双向对照,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的维权指南。

5B7EA

普法当先:共创书院社区法治氛围

随后,志愿者在展览活动现场通过图文展板、普法摊位、飞盘互动、志愿者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普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法律法规,还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陷阱和维权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周围潜藏的消费“坑”。

“原来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还有这么多细节要注意!”、“遇到消费纠纷,我们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同学们纷纷驻足观展,在每一次飞盘瞄准中强化对应的消费权益,随后领取投准的普法海报,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平安书院、法治书院社区氛围。

2C0D4

此次普法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样的互动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理性消费习惯,减少校园消费侵权,提升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和消费反诈能力,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280A6


供稿:“与法有约”志愿普法服务支队、鱼城书院联合供稿

拍摄:胡倚凡、张馨月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