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今社会在信息的汹涌洪流中,心灵被忙碌与浮躁紧紧裹挟,内心的声音渐渐微弱难寻。南江书院“一小时悦读角”第2-4期活动聚焦叁部经典——《云边有个小卖部》云边镇的小卖部究竟隐匿着怎样的人间烟火与情感波澜呢?《追风筝的人》中喀布尔天空下那只风筝究竟牵扯出怎样复杂深邃的人性挣扎与救赎之路?《解忧杂货铺》里僻静街道旁的它真能解开人们心中千头万绪的烦恼吗?
活动旨在为学子们提供“乐趣阅读”平台,通过引导他们对书中情节进行深入剖析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本真,在书香中铸就追求真理与美好的坚定信念。
友谊似烽火燃“千万遍”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对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活动以“转盘问题——你所期待的友谊是什么样的?”为切入点开启互动思考,并结合讲义节选片段进行讨论——友情能不能跨越阶级?通过剖析友情在阶级差异背景下的可能性,思考这种极致情感的表达是否值得倡导?以及怎样避免其成为负担或导致自我的迷失?
学子们在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答案也犹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大数据学院陈美琳同学表示:“友情是能够跨越阶级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在我看来是一种极致的情感表达,值得尊重但难以效仿。在我和朋友的交往中我也为她千千万万遍过,但得不到回应会很沮丧,后来我明白,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随着深入的讨论分享,学子们深刻感悟到,真正的友谊并不是短暂的陪伴与欢娱,而是如同巍峨高山与浩渺沧海一般,能够坚定不移地经受住时间的无情磨砺与磨难的重重考验。
用笔写下云边的“情”
《云边有个小卖部》主要讲述了云边镇中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的少年刘十叁努力读书为了离开小镇,追寻远方与梦想,但在城市里碰壁受挫后回到小镇,小镇的生活表面平静却暗潮汹涌的故事。在云边小镇的烟火气中,刘十叁的成长故事与外婆王莺莺的亲情相伴。
“云边的爱,璀璨如星”如同一把温情的钥匙,轻轻开启了学子们内心深处那扇亲情的情感闸门。“王莺莺小气鬼,算了,王莺莺长命百岁”,这份书中的独特念叨,是刘十叁对外婆的深切不舍。活动中也有着同样的亲情映照——大健康管理学院谭文君同学写下“愿我的外婆能身体健康。你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你到老。”
无论是王莺莺的故事,还是现实中外婆的慈爱身影,都成为了亲情长河里熠熠生辉的明珠。让大家能够在前行的道路上,怀揣着这份对亲人的美好期许,坚定地走下去,而亲情的力量,也永远是学子们心灵深处最坚实的依靠。
信笺已到,“忧愁”解除
《解忧杂货店》讲述的是一家废弃杂货店连接不同时空,小偷叁人组在此收到过去咨询信,他们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回信,改变咨询者命运的故事。活动中,学子们匿名写下他们的“烦恼”,将其投至解忧信箱中,而那一个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也正悄然落入“天使”怀中。
借“解忧信件”敞开心扉,在“写信与回信”间呈现。笔名“南波万”同学说“来到大学感觉自己就拥抱了孤独,学习的无劲、感情的暗淡,这无不使我受到打击,不知该如何面对,但又必须坦然面对。”回信道“你可以尝试去多参加活动多结交朋友,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也许会让你不那么孤独。”
这场由简单的 “烦恼” 引发的讨论,为倾诉者们提供了解决困扰的途径,也让学子们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意义。
“书院一小时悦读角”活动旨在搭建起朋辈交流圈层,让学子们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活动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与思想的碰撞交流,引领学子们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尽情遨游,收获满满触动心灵的感悟,让真挚的情感在文字的奇妙世界里得到回响与延续。同时激励着学子们珍惜情感、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勇敢地追寻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与温暖。
撰稿:周元媛,吴明洋,唐进松
图片:罗镇豪,陈清云,肖诗语,马妍琦
南江书院供稿
上一条:第17期|明辨南江:你有没有在你的友情里面“摸过鱼”? ——友情价值观拍卖会
下一条:第15期触明辨南江:这是青年与世界的一场深入对话——纵横思辨·形势模拟研讨工坊第1-3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