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第27期触探索丁山:“探索多重人格:《致命滨顿》”——人性与心理的深度探索

2024-12-02

当代我们面临着诸多与人性善恶、自我认知相关的思考困境,如人际疏离带来的孤独,快节奏下的焦虑与浮躁,竞争压力引发的自卑与迷茫等。由此萌生出了本次“探索多重人格:《致命滨顿》”主题观影活动。2024年11月28日下午14:00,于丁山书院·天秤座.朋辈交流中心准时开启了这场视听盛宴,一起携手遨游在人性迷宫中,直面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发同学们对人性善恶与自我认知的思考。

影片围绕一起发生在暴风雨夜的汽车旅馆谋杀案展开。十名身份各异的陌生人被困于此,随后他们相继离奇死去。随着剧情的推进,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脑海中,这些“陌生人”也都只是他的不同人格而已。影片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人格分裂这一心理现象,使人们对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影片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来引发人们对人性善恶、自我认知的思考,并提醒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着多面性,而如何正视与整合自我,便是影片传达出的深刻命题。

随着灯光渐暗,心灵迷宫正式开启。同学们瞬间沉浸在那紧张刺激的剧情之中。影片中,主角所展现出的不同人格交替出现,时而天真无邪,时而凶狠残暴,每一次人格的转换都伴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同学们不时低声与身旁的人交流感受,都沉浸在对人性与心理的震撼之中。

当灯光亮起时,电影终了,却让同学们不禁陷入沉思,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孙娅同学写道:“观影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些人格代表的是原主人公什么品质,虽然主人格早早就死了。我觉得艾德代表的是理智和善良,女明星是自私,路是暴躁,继父是呆板,旅店假老板是好赌贪财,巴黎像是代表了与母亲和解后的未来与希望,而小男孩是邪恶,杀死了希望。在发现他们彼此的生日一样时,每个人表情都很恰当,让人汗毛直立,因为没有活下去的意义而坦然的走向死亡。”

刘芯伶同学写道:“主角衍生出的角色大部分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有正义的,更有邪恶的。剧中11个角色,但最终还是坏人胜出,是因为坏人没有底线。所以善恶都在一瞬间,不要考验人性,可能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局。希望我们每个人心里的这个角色能更加坚定一些,可能会活的更轻松一些。”

在光影交错的世界里,《致命滨顿》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炸裂了同学们对人性与现实认知的平静湖面。影片落幕,但其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却如涟漪般仍不断扩散。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潜藏着多个“自己”,那些被压抑的、被忽视的、甚至是邪恶的一面,其可能在特定环境下挣脱束缚,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如同影片中那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共处一室,只有学会理解、包容与自我约束,才能避免让内心的“恶魔”肆虐。影片并非只是一味地展现黑暗,它更像是一束冷峻的光,照亮了每个人在面对复杂心理活动时应有的态度:要时刻审视自我,勇敢地去接纳那些不完美,努力在人性的迷宫中找到通往光明的出口。

本次活动虽已结束,但它所开启的对于人性与现实的深度思考之门将永远敞开,等待着我们不断地去叩问、去探寻,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能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前行。




文:刘珂瑄

图:李函蔚

丁山书院&补尘辫;心理探索实验工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