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第109期触传承观云:“建”证成长,解锁“鲁班杯”背后的故事

2024-12-03

近日,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观云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叠滨惭数字建造工坊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鲁班杯传统建筑建模大赛决赛于贤者楼423多功能报告厅圆满结束。在这场汇聚了众多建模爱好者的比赛中,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成长故事。从初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到已经历过届比赛洗礼的老将,每一位参赛者都在比赛中经历了全新的挑战与成长。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故事,见证同学们在比赛中闪耀着勇气与坚持的瞬间。


“草台班子”也有大能量

有队伍差人吗?擅长答辩”,晨光队的故事缘起于参赛群内一条求组队的消息。就这样,一位答辩达人、一位计算机小能手、一位笔笔罢制作高手集结完毕,叁位从未接触过数字建模的同学抵着组队人数门槛搭建起了一支看起来不太靠谱的“草台班子”。

最初接触传统建筑建模时,他们坦言自己只是“新手小白”,对建模的知识知之甚少,更别提将复杂的建筑结构转化为精巧的模型。随着复赛的进行,他们成功从2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这使他们感到了“幸运”。此时,校级比赛的奖励已唾手可得,斗志昂然的晨光队对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支撑他们的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吸引力,和求进步的进取心。


非专业也可以做得很专业。在备战“鲁班杯”决赛的过程中,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美学价值,同时查阅大量资料,一有空就向导师请教。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建模软件的操作技巧,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模型制作中最终在决赛中斩获一等奖的佳绩。“新手小白”从零起手,给出了自己的成长态度。

“二战上岸”,人生不止于此

“上次都没拿到奖,我们也想捧奖杯”,参与过第一届传统建筑建模大赛的奇思妙想队,有了上一届的经验,带着对传统建筑建模的浓厚兴趣,奇思妙想队开启了新一轮的创作。


在建模过程中,团队之间分工明确从图纸的起草细节的商定,从视频、笔笔罢修改时的头脑风暴,到彩排时的精益求精,再到答辩时的精彩呈现,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这支不服输的团队的心血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态上还原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更在细节上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独到的创意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结构,都透露出了他们对古建筑的钻研与重。最终,在决赛现场,他们的作品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圆了获奖梦。


参与本次比赛对奇思妙想队来说并不是误打误撞,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的坚持,在这次比赛中化为捧在手中的奖杯,让奇思妙想队看到了拼搏与努力的意义。坚持不懈,突破自我,全力以赴,攀至顶点,做自己的佼佼者。从建模初探到锐意进取,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敬畏和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每一个脚印都是他们成长的缩影。

本次第二届“鲁班杯”传统建筑建模大赛是众多同学成长与蜕变的见证。来自大数据学院2024级虚拟现实技术1班的邱迎春同学,初入移通学院,面对校级比赛和传统建筑建模这一全新挑战,内心充满忐忑。害羞内向的她在团队的鼓励和支持下,鼓起勇气站上讲台,坚持到最后,答辩结束时,她向现场评委致谢,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宝贵机会。她的勇敢与坚持,正是我校完满教育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自我,在实践中成长。还有许多这样的同学,在比赛中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同学们的成长故事,为本次大赛增添了更多温暖与感动,也进一步彰显了完满教育的独特魅力。


参赛之路并非坦途,我们面临了重重困难。无论是繁杂的传统建筑文化,还是建模软件的运行,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选手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充分探索、不断思考、持续拓宽思维和视野,是对自身能力的滋养和补充,也是为毕业后的生活乃至终身学习做铺垫本次大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建筑的魅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感谢鲁班杯,让我们晨光队在挑战中成长,在努力中前行。

——晨光队

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赛事平台,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能力,成为自由而全面的人。两次参与比赛,源于兴趣,胜在坚持。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团队默契与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的鞭策。从被传统建筑文化吸引,到决定参加比赛,从首届失利,再到“二战”获奖,我们的传统建筑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共通”“旁通”中一步步走向“融通”,增强了团队分析、判断能力,这些素养可以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状态应对未来多变的世界

——奇思妙想队




文:余佳琳

观云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