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290期触綦河故事:非遗华彩:在中国故事大讲堂传承非遗文化

2024-12-10

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綦河书院在本学期通过中国故事大讲堂项目工坊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师生深入体验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自信,凝聚了青年力量,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与生机。

提灯揽月汇清欢 非遗花灯庆团圆

9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綦河书院开展了本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故事大讲堂第1期——“提灯揽月汇清欢 非遗花灯庆团圆”主题活动。活动伊始,师生共同观看了非遗文化双语短片《惊艳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灯会》。随后在贺老师的非遗小课堂中,系统研习了花灯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种类、民宿特色、文化价值、民和传承现状。实践环节,师生利用现有材料,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制作莲花灯、宫灯、兔子灯、鱼灯等不同种类的花灯。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把传统花灯工艺与现代创意审美相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花灯作为非遗文化之一,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精神追求。这些工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非遗工艺,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脉动,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根源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是对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创新,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风流水部与藻饰 从此梅花应并传

秋色宜人,桂香满园。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10月23日老师们引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探索非遗簪花艺术的奇妙旅程。简云丹老师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簪花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意义,让同学们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全面的认识。洪欣琳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如何挑选花朵、如何搭配颜色、如何固定花材等技巧。贺铭钰老师强调,簪花不仅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的重要载体。


活动过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有的将花朵巧妙地编织成花环,有的则将花朵点缀在发簪上。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师生们的智慧和创意,展现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通过此次主题活动,师生们不仅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不朽生命力,更在共同创造与欣赏中,体会生命之美的真谛与和谐共处的价值,为校园文化注入更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更加绚烂的人文色彩,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非遗瑰宝映 巧手绘华章

秋风轻抚,金叶翩跹。11月1日“非遗脸谱探秘” 活动中,吴如涛老师化身引路人,借 “非遗脸谱探秘” 主题,用生动语言和丰富故事讲述其历史、工艺与魅力,开启古老文化大门。活动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以彩色贴纸等现代材料工具,对预制脸谱个性化装饰,创意十足,作品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展示作品时,同学们分享创作灵感与非遗故事。


活动尾声,吴老师称此次非遗活动是文化体验、心灵洗礼与升华,鼓励同学传承非遗,让其在新时代闪耀。该活动激发同学对传统文化热爱与传承使命感,助其体悟文化价值,为文明传承贡献力量。


指尖非遗 绘影拾光

11月13日“指尖非遗,绘影拾光” 活动开场,刘派老师详述皮影戏历史、工艺、表演技巧与文化传承价值,师生观看非遗短片后对其有更深理解。张立影老师分发材料包并指导制作。活动中,同学们分组制作皮影戏人物,从多环节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发挥创意,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交流并精读剧本、体会角色。


此次活动以互动体验式皮影制作与表演展开,拓宽学生眼界与审美能力,多维度展现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底蕴,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同学们也意识到新时代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要让传统文化在青年手中重焕生机。


从提灯揽月汇清欢的非遗花灯制作,到风流水部与藻饰的簪花技艺体验;从非遗瑰宝映的脸谱创意装饰,再到指尖非遗绘影拾光的皮影戏实践。这些活动不仅让师生深入学习了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更在实践环节中激发了大家的创意与热情,将传统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众多独具匠心的作品。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们深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远韵味,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自信,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新时代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责任,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文字:贺铭钰、陈思颖

图片:中国故事大讲堂

綦河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