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评论的形式也日趋多样,为深入解读其内涵,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推动电影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倡导移通学子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丰富评论内容,增强评论的艺术性与吸引力。第四十期“书院围炉夜话”在瀛溪书院举办。本次活动瀛溪书院联合电影评论中心,邀请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曹峻冰教授作为主讲人,我校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彭可副教授作为对话嘉宾,两位嘉宾聚焦于“电影评论多样化表达”这一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活动伊始,以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必修课《从小说到电影》的为切入点,彭教授为曹教授介绍我校在电影评论教育方面的努力。移通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巨幕影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电影学习环境。曹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并建议利用这一平台展示电影评论的多样性与魅力,以提高学生对当代电影的鉴赏能力。
曹教授详细阐述电影评论的价值和培养阅读习惯的紧迫性。电影评论不仅要求评论者具备理性与抽象思维,还需融入感性成分,与影片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以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为案例,曹教授展示电影评论的深度与挑战,并强调中国观众需重塑阅读习惯,以维护文化的传承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随后,彭教授与曹教授又相继表达了对于电影通识的教育理念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的看法。彭老师强调电影通识教育在我校的重要性,电影能提供丰富的人生故事,对个人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电影评论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曹教授对此进一步阐述了观看电影和评论电影的价值,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进一步讨论了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举例多位具有多领域才能的人物表明出,即使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同样也能写出优秀的电影评论,强调理工科学生也需要培养人文素养。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向两位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中一位同学提出,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网络上 “十分钟看一部电影”的方式是否合理。曹教授强调:电影是人生的伴侣、艺术的媒介,它能让观众体验不同的世界和人生。一部优秀的电影所包含细腻的情感、精湛的表演、精巧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是十分钟的速览视频无法领略其精髓的,看似便捷,实则是对电影艺术的轻视,剥夺了观众真正品味电影之美的机会。
随着视频影评的流行,一位同学好奇视频影评是否改变了影评的表达形式,与文字影评有何不同。曹教授以《燃烧》为案例,说明这部现代主义电影通过象征手法探讨了游戏与生活、真实与信念等深奥主题,是较为罕见的哲学意蕴的具体呈现,视频影评和文字影评在表达形式上所有不同,但却拓宽了对电影的解读。
第四十期围炉夜话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电影评论的多样化表达成为焦点。同学们通过深入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也认识到电影评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此次交流,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个人审美,也为未来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参加了本期围炉夜话活动,我受益匪浅。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一部好的电影,会成为精神粮食,在生活中一次次赋予我们力量。曹教授和彭教授的专业讲解,让我明白不能随舆论的导向来评判电影的好坏,也不能为了节约时间,去观看解说来“看懂”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观看。
——漆梦璐
参与本次围炉夜话的电影评论活动,于我而言是一场独特的精神盛宴,感悟到了许多。每部电影都是一个微观宇宙,影评活动则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通过两位影评老师的交流,让我领略到思维的多元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对电影艺术的鉴赏力,更让我在交流探讨中收获知识,开阔了内心世界的边界。
——王艺连
瀛溪书院供稿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上一条:第34期触探索丁山:我与感恩的狈场约定:“盒”你倾诉第二期
下一条:第100期触古剑奇谈:听说了吗?生活美学藏品展下周将在古剑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