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书院制教育“知行相济、经世致用”的核心理念,2025年3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綦河书院在桥坝村开展“书院学子进乡土”实践育人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卫峥妮、罗娅老师组织来自不同学院的20名学生,在古村巷道间以劳动实践淬炼本领,将思政教育从书院讲堂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生动演绎了新时代实践育人的创新范式。
下午一点,身着红色志愿服的实践队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桥坝村。村委会广场上,桥坝村负责人张后生向师生详细介绍村庄发展现状:“年轻人外出务工后,公共区域卫生维护成了难题。大学生们的到来,既是为村庄‘美颜’,也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这是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实践,是读懂中国乡村、锤炼品格的必修课。”
活动中,学生们分组对村内主干道、文化广场等区域展开清扫。2023级计算机学院谭俐在清理沟渠时感慨:“淤泥里藏着课本外的学问,弯腰扫地时才真正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含义。”村民的暖心互动更添温情:村民为满头大汗的学生递上热茶,连声称赞“新时代青年接地气”。活动间隙,师生还与村民围坐交流,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话题展开讨论,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双导师制”成为活动亮点:书院思政教师现场解读劳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村委会干部传授乡村治理实践经验。在清理明代古井时,校地导师共同引导学生思考“从井栏绳痕看生产力变迁”,将劳动现场变为沉浸式课堂。活动特别设置“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记录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7项核心素养,相关数据将纳入书院“综合素质雷达图”。
一次弯腰清扫,一次掌心磨砺,青年学子在青石板路上留下的不仅是整洁的村容,更播撒下知行合一的种子。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照进现实,当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中国,年轻一代终将懂得:真正的成长,始于俯身倾听大地心跳的时刻;人生的价值,绽放在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征程中。以后,綦江红色文化研学坊将创新形式,将抽象的价值观念具象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罗娅
文:卫峥妮
綦河书院供稿
上一条:第111期触古剑奇谈:2025,书院约你“茶”收第一抹春意!
下一条:第172期触专注玉棠:春日顶流来袭!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第叁届油菜花节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