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书院动态

第48期触探索丁山:“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关系的探索之旅

2025-03-21

2025 年 3 月 19 日晚 19 点,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丁山书院内的双鱼座项目共创空间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目光。此次活动由学校学生处主办、科幻文学工坊主承办,旨在深度探讨“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挖掘这种互动如何塑造科幻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深度。此次科幻文学工坊的讲座,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幻文学的独特魅力。它借助“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断拓展人类的想象力和思想边界。

讲座伊始,主讲人刘玲炜老师以独特的方式开启了话题。他向在场观众抛出“什么样的内容叫做故事”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刘玲炜老师指出,故事的发生与存在是以有意义为前提的,随后与听众展开互动,深入探讨了故事的转折、冲突等关键要素,迅速点燃了现场的氛围,让大家对故事创作的基本要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科幻讲座上,同学们神态各异,行为也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全神贯注,目光紧紧追随着台上的讲师,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内容,生怕错过任何精彩观点;有的同学则沉浸在想象中,微微仰头,眼神放空,显然是被讲座里描绘的宇宙奇观、未来科技深深吸引,思绪飘向了遥远的星际;还有些同学彼此轻声交流,分享对某个科幻概念的独特见解,不时因观点碰撞而露出兴奋神色;也有少数同学偷偷在底下开小差,手指在桌下摆弄着小物件 ,眼神偶尔飘向窗外,心思早已不在讲座里。

从创作者的视角来看,科幻作家有着多重身份。他们不仅是故事的创作者,更是未来的预言家、思想的实验者和想象的建筑师。科幻作家在创作时,需构建复杂的未来世界,深入探讨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如果…… 会怎样? 这一永恒问题。创作过程中,他们既要保证故事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又要思考如何引发读者共鸣。通过精心设计情节、角色和世界观,科幻作家引领读者走进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或是遥远星系,或是近在咫尺的未来,都是对现实的映射与反思。而且,科幻作家善于利用 “讲故事” 的力量挑战读者的认知边界,通过设定极端情境、提出大胆假设,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探讨人工智能伦理、人类宇宙位置等问题时,与读者展开深刻对话。

对于读者而言,科幻文学是一场思想的冒险。每一个科幻故事都是通往未知世界的旅程,读者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想象力也得到激发。科幻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既能满足读者的想象力,又能对其发起挑战。一方面,丰富的细节和逼真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其中;另一方面,超越现实的问题又迫使读者跳出舒适区,思考日常生活中未曾考虑过的事情。就像读者沉浸于《叁体》的黑暗森林法则时,不仅被紧张情节吸引,还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脆弱性与生存策略,实现智力挑战与情感共鸣,在故事中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希望和困惑。在科幻文学领域,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至关重要,它塑造了作品的意义。科幻文学的魅力不止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双方的双向互动。创作者通过故事传递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阅读和反思赋予故事新的内涵。每一部科幻作品出版后,都会历经读者的解读与再创作,读者们通过讨论、评论和二次创作,不断延伸和扩展故事的意义。以《银翼杀手》为例,1982 年上映后,它引发了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身份的广泛讨论,随着时间推移,观众理解不断深化,甚至影响了后续科幻作品的创作,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科幻文学不仅是对未来的想象,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相信在创作者与读者的持续对话中,科幻文学将继续激发大众的想象力,引发深度思考,助力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在文学的世界中,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故事传递。这种关系是一种微妙的对话,一种通过想象力、情感和思想交织而成的互动。




图:宋洪瑶

文:田莹莹、宋洪瑶

丁山书院&补尘辫;科幻文学工坊供稿